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时间:2021-10-09     【转载】   来自:中国教育期刊网

  一、重难点分析


  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教材所给材料,总结出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让学生认识到暴政使农民无法生存下去,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补充一些表现秦朝暴政的史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陈胜、吴广起义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从原因、过程、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起义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没有这场雨,秦末农民起义是否就不会爆发?”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原因只是起义的导火索,起义的深层原因是刚才所讲到的秦朝的暴政。

  起义的经过,可以借助《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或者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这里包括起义的时间、地点、路线、建立的政权,让学生了解起义的整个过程。

  起义的结果,教师需要讲述起义的意义。一方面要突出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另一面可以通过提问题“陈胜、吴广的起义是否推翻了秦朝”,使学生明白真正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项羽。刘邦、项羽的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后续。

  楚汉之争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是本课的重点,教师主要让学生了解,这场战争与刘邦、项羽在秦亡前领导的战争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起义的目的入手,找出不同,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即由推翻暴政到争夺皇位。


  二、史料解读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①,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注释】①馈饷:粮饷。

  【解读】刘邦认为他战胜项羽的原因就是能够知人善任,笼络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身边有精通计谋的军师,有善于管理的丞相,还有熟谙军事的将帅,而项羽虽有范增却不能用。


  三、问题解答


  1.材料研读

  (1)这一记载说明秦代的刑法有什么特点?

  说明秦朝的法律非常残酷。

  (2)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

  2.问题思考

  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

  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对秦朝施政的反抗。

  3.课后活动

  (1)你认为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有哪些?试在右侧的□中画“√”。

  秦朝的措施      与秦朝速亡的关系

  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

  统一货币

  修建长城         √

  强征赋税         √

  严刑峻法         √

  开拓交通         √

  修骊山陵         √

  (2)想一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