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时间:2016-07-26 本课程以公民教育的需要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点,以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作为学习和探究的领域。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获得一些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技能。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两个领域进行探究,有助于公民素质的培养和文化认同的形成。“社会”和“历史”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领域,一方面现实社会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目前的社会活动也在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在内容标准中,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探究分设三个学习主题:“我们在社会中成”,“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我们生活的区域与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探究由“中国历史与文化”和“世界历史与文化”两个学习主题构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强调社会探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为此,《标准》设置了方法和技能学习的具体要求。方法和技能学习应贯穿本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因为对任何一个主题的探究都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能。 在呈现方式上,《标准》力求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不是按照学科体系的逻辑加以展开,而是在学科知识和方法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内容标准的许多要求是开放的和过程性的,活动建议不是硬性规定,而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