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教学评价改革促使教师重新思考时间:2016-07-2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始于1999年。2001年,我区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方向更明确。我们进行的英语教学评价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英语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分为测试型与非测试型两种。我们重点开发非测试型形成性评价的工具,以关注学生日常英语学习与发展过程的评价。开发的工具有问卷调查、评价表、日常记录、读书笔记、成长记录、网上评价等多种形式。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及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以便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和形式都应该是多元的。 英语口语测试。没有口试的英语测试是不完整的。从1999年起,我们在全区中小学坚持期末口试。英语口试命题体现了同步性、交际性、趣味性和激励性的原则。高考、中考以外的口语测试不能过分强调甄别性,而要突出激励性,以鼓励学生运用英语为出发点,同时不强求各校之间的成绩可比性。我们把测试学生口语能力与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潜质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口试不望而生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施口语测试最大的收获,我们寻求的合理的、相对准确的评分标准也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得到解决。 学业考试命题改革。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都注意改进学业考试命题,其主要走向有四点:一是降低纯知识考查题比重,强调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语言基础知识,突出情景对语言的制约作用;二是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三是强调试题与学生生活经历和社会生活的联系,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使用语言的目的性;四是在试卷设制时体现人文关怀。2004年,我区在教育部指导下,在全国率先进行中考英语改革,中考命题就充分体现了上面四个特点。这里有一点需要指出,学业考试命题改革必须体现继承与发展,也就是说,以前合理的东西,如题型等应该保留,不合理的就予以改进。 课堂教学评价。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评价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体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二是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三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表现出主体性并有发展的趋势和效果;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运用了合理的评价手段;五是英语教师的基本功及其对学生的影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可以不同,但其核心标准应该是一致的。我们在制定这些标准时坚持了人本性、发展性、多元化、科学性四个基本原则。特别是发展性原则,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鉴定教师在群体中的位置,不是使教师之间的差异明确化与凝固化,而是通过听课,对发现的问题经过分析找到适合教师发展的方向。 英语教学管理的评价。近些年来,我们把英语教学管理评价作为英语教学评价的内容之一进行研究。 英语教学管理包括英语课程设置、英语校本教研、英语校本课程、英语教研组工作、高中英语模块教学等。 经过多年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我们最大的体会是:评价改革促进了英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同时,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实现了英语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目标的多元、评价内容的多元、评价方式的多元和评价结果运用的多元,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了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质量。 在实施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感到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传统教育理念的阻击与应试教育思想的抵制。由于英语教学评价改革涉及的技术层面问题不少,高层次专家的指导常常缺位,这样就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性。英语教学评价改革要成为大气候,还需要我们的艰苦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