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高明区第一中学小班化教育解读时间:2016-04-10 轰轰烈烈的新课改迄今已有十多年,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课改典型学校,他们打破原有教学模式,大胆地推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力图提升课堂效率。然而,鲜有学校注意到一个很大的现实:我国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问题,这是制约课改的重要因素。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自2009年起坚持不懈地开展小班化教育改革,不仅成为当地小班化教育的典范,也实现了新课改的另一种突破。 从2009年起,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的校园里发生了一场极具魄力的变革:学校一反普通中学的扩招式发展,用减法压缩招生规模,打破大班额教学的壁垒,将每班人数缩减至小于35人,掀起了一场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浪潮!随着改革的深入,学校的小班化教育日渐成熟,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区域课改最显眼的一抹亮色。高明一中为何要推行小班化教育改革?小班化教育又为学校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小班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小班化教育,是高明一中校长陈国光长久以来蕴藏在心底的理想。作为全国率先进行高中新课改的试点,广东省于2004年起在全省高中全面推行新课改。然而在初步实践与探索中,陈国光却发现了许多困惑与问题。例如:在学校微观层面上,理念和形式上务虚的东西较多,可操作的务实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不足;而在宏观层面上,相关部门提供给新课改的系统性配套不足,尤其是班额过大的问题未得到充分重视,成为制约课改的重要因素。 “放眼世界范围,凡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家或地区,无一不是采用小班化教育模式的。而我们从国外引进现代教育模式时,又偏偏因为我国的国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小班化的关键问题,导致新课改难以开展。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摸索并建立一套有校本特色的小班化教育模式,实现新课改的另一种突破。”陈光国十分坚定地说。 小班化下的“一体两翼”办学特色 2009年秋,在高一年级新生中开展的小班化教学实验,拉开了高明一中改革的序幕。在这里,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班额的简单减少,而且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先进教育模式,它涵盖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德育与班级管理模式、教育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并关注教育的人本化、民主化与个性化。 基于良好的实验效果,2010年秋,学校将以小班化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模式确立为今后几年新课改的突破口,提出了“一体两翼”的特色办学方向,即以小班化教育为主体,以教学模式和德育模式为两翼。同时,学校以《普通高中小班化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为课题开展校本研究,该课题被确立为广东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高明一中小班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10年8月)为规范化阶段,通过制定《高明一中小班化教育改革实施方案》《“352”学案制教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指导和规范小班化教育,并通过全员培训、检查指导、考核评比加以落实。第二阶段(2010年9月—2012年8月)为精细化阶段,通过反思、调整细化和总结,出台了《高明一中学案制教学管理实施细则》《高明一中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等若干细则,对小班化教育实施精细化管理。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4年8月)为个性化阶段,制定《高明一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指导意见》,对小班化教育的本质特征——个性化教学的探索加以指导,力求通过富有个性的小班化教育实现全纳式教学。 作为一项全新的教育改革,高明一中的小班化教育实现了“五大突破”: 突破一:“十大教学策略与方法” 学校通过对小班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十大教学策略”与“十大教学方法”,分别为:参与教学策略、自主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个性化教学策略、问题驱动(探究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互动教学策略、评价驱动策略和智能教学策略;分组教学法、探索学习法、主动提问法、交融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体验尝试法、鼓励(赏识)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留有余地法和活用资源法。 突破二:“352”有效教学模式 学校构建了六种教学模式,即自主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探索式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和“352”有效教学模式。在综合前五种模式基础上,自主创新的“352”有效教学模式是最大的亮点! “352”有效教学模式的内涵是:以学案为载体,根据有效教学的三个标准——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益和五大策略——自主探究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个性化教学策略、评价驱动策略和学习环境支持策略,发挥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有效教学。其外延为:根据“3∶5∶2”的黄金分割来构建有效教学的数学模型,对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内容、难度、时间分配、测试试题结构等要素按3∶5∶2的比例进行分割和优化处理。如对教学内容的分割处理是:依靠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掌握50%的教学内容,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解决20%的教学内容,由老师通过教解决最难的30%的内容。 据陈国光介绍,“352”有效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系统性,模式的实践具有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学校制定了系统的实施方案和管理细则,编写了54个模块的配套教学丛书《大学案》,并纳入了省“十二五”重点课题。二是自主性,模式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属自主研发,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模式。三是实效性,模式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和个性化教学,促进了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非智力品质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大大加强。 突破三:“学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化势必会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自开展小班化教育以来,高明一中还实现了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突破,研究确立了“和谐互动,合作共赢”的合作学习理念,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学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把每个班级分成6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3对同学组成。小组有组长、有分工,有共同的愿景和小组团队文化,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交流互助、合作探究。小组内又实行“一对一”结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监督、帮助、交流,实现差异驱动。并通过捆绑式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形成“对内合作,对间竞争”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以合作促发展,以竞争显活力,最后达到共赢的目标。 突破四:教育个性化的转变 小班化教育还实现了教育由共性向个性转变上的突破。小班化教育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更加个性化,更强调教学要指向学生个体、重视学生的充分发展。学校不仅在课程选择、分层教学、分组教学和分类教学,以及个别化教学与辅导等宏观层面做了大量的探索;还在课堂教学等微观层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如个性化提问与辅导、个性化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展示、个性化作业、个性化测试与评价等,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里,一个班配备一个班主任加两个跟班老师,平均12个学生配一位导师;平均每节课有2/3的学生被提问,有的老师一节课提问高达60多次。 突破五:“三自”德育管理模式 在小班化教育的进程中,高明一中不仅创新教学模式,还在德育管理上取得新突破,探索出适应新课改的“三自”德育管理模式。学校制定了《高明一中“三自”德育管理实施方案》,所谓“三自”德育,即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构建、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德育模式。同时还构建起小班化背景下的“规范+个性”的班级文化特色,使学校对学生的德育管理由制度管理进入到了文化管理的新境界。 小班化教育的大收获 近几年,小班化教育改革以创新的姿态强势登陆高明一中,不仅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也让师生人人受益。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高。近几年高考每年本科上线在85%以上,创造了七年考出三名广东省高考总分之冠和两名广东省高考单科之冠!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482人次,其中国家级别奖励115人次,省级奖励367人次。科技创新大赛屡创佳绩,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二等奖以上共73项,其中省一等奖6项,学校也多次获得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成为佛山市获奖最多的学校之一。 学校内涵发展和办学特色逐步形成,社会口碑和影响力日益提高。2010—201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佛山市高考成绩优胜奖;2011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管理创新百佳典范中学”和“全国百强特色学校”;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德育示范学校和佛山市首批教育科研示范学校。2012年—2014年更是以综合考核评分首名的成绩连续三年荣获佛山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奖,成为佛山市普通高中成长性最好的学校。 小班化教育作为新课改的全新尝试,是优质化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备条件。高明一中的小班化教育开启先河,独辟蹊径,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教育的品质和品牌,更实现了新课改的另一种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