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飞”孩子——寻找秋天时间:2015-08-21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和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而在习作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给孩子提供了探究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放飞”孩子,让学生从封闭单一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这广阔的天地中主动学习、实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自主地探究、发现与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走出学校,感知秋天,了解秋天,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为写作准备素材。 2、指导学生根据所获素材,鼓励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词句来表达。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欲望。) 二、进入主题,明确探究方法 1、怎样去寻找秋天? 引导学生明白:寻找秋天,要走进大自然。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耳朵听一听,用手去摸一摸,用鼻子去闻一闻,有的也可以用口去尝一尝,用心去感受。 2、怎样留住你找到的秋天? 引导学生明白:可以把自己找到的秋天画下来,或者用相机照下来,可以把实物带回来,也可以用笔把它写下来。 3、如果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你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明白:向别人请教,注意请教要有礼貌。 (这一设计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主题,明确探究方法,还适当提醒了学生与人交往的技巧。) 三、分组活动,寻找秋天美景 分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看看秋色,听听秋声,尝尝秋果,感受美景 活动一:走进田野,抬头看看天空,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眺望远方,金黄的稻子成熟了…… 活动二:走进果园,看看果实累累,苹果、橘子、葡萄……看看颜色,闻闻味道,尝尝美味…… 活动三:走进公园,看看各色菊花,闻闻桂花,金黄落叶…… 活动四:走进校园,看花草树木,看同学们衣着…… 师:这多姿多彩的秋天,我们可以用眼看,用鼻闻,用心赏;可以用笔画下来、写下来,用相机照下来…… (这一设计,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秋天,让学生在这广阔的天地中去思考、观察、探究、体验,在体验中丰富自己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 四、交流收获,欣赏多彩秋天 1、认真整理好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资料,找出重点准备交流你见到的与众不同的秋天模样。 2、交流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的词语及诗句。 3、在小组里交流实践过程、收获及思考。 4、推荐几位同学全班交流。 (这一设计,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探究的成果,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也注重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五、引导习作, 表达真情实感 1、师:同学们我们欣赏了多彩的秋天,现在请你们结合我们的画、相片或者我们的笔记,拿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学生开始习作。 3、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4、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设计重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放飞”孩子,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实践,此时你会发现他们能写出有创意的话。) 六、展示成果,留住秋的容貌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最拿手的成果进行展示。(自由选择) 1、把习作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举行秋画展。 3、与同学一起办一期板报或手抄报,反映出秋天的特色。 (这一设计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有样可学,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反思 本次设计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一、本次设计注重学习内容多样化,就是将语文课程与观察大自然紧密结合,互相融合,引导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口尝一尝,动笔写一写。在实践活动中,运用了书本知识。 二、本次设计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首先提出问题,观察大自然、口头或图文表达,收集资料、专题交流,自主习作,办手抄报等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机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