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卡》教学设计时间:2015-08-2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凡卡写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转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结尾“梦”的含义、回到小说原文结局进一步关注凡卡的命运。 【教学重点】 把握凡卡写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回忆内容与写信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并加以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方法,尝试表达。 【课前准备】 图片及相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回顾小结,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思考凡卡写信的目的 (1)凡卡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2)信中凡卡是怎样祈求爷爷的? (3)为什么要祈求爷爷带自己回到乡下? 2、品味学徒生活的“苦” (学习第8自然段) 出示:“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1)自由朗读; (2)从几个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苦”? 指名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3)抓住详写部分,品悟写法。 出示: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1) 指名读,思考:哪些字眼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指导学生由重点词“毒打”引出“揪”、“拖”、“揍”、“戳”等挨打方式,引导想象当时挨打画面(惨不忍睹)。 带着想象与体会再次指名读。 (2) 凡卡得干哪些活? “摇摇篮”、“收拾青鱼”、“打发买酒”,这是一个九岁的孩子该做、该承受的吗? (3)对比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与孤独。 老板的残暴与凡卡的痛苦无助、老板一家人的生活与凡卡的学徒生活、伙计们的捉弄与凡卡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苦”。 (4) 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体会乡下生活的“乐”(学习13—15自然段) (1)出示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两个场景: 场景一:“多么快乐的日子啊!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 想象:爷爷会怎么逗小凡卡呢?(挠痒痒,打雪仗,唱乡下民歌……) 更有趣的是—— 场景二: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体会爷爷见到野兔时的惊喜、迫不及待想逮住野兔的急切心情。) 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出示:“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 指导学生思考“咳”的原因,体会苦中作乐。 (3)出示:“……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 指导朗读,体会凡卡与伙伴们一起时的快乐及自己一人在莫斯科的孤独无助。 三、内化理解,学会表达 1、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小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内心的孤独及学徒生活的悲惨; 3、回顾以前课文中类似的写作手法。 生谈,师再出示——《穷人》、《金钱的魔力》片断描写; 4、写作运用: 出示: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梦境是美好的, 醒来后,小凡卡又要面临怎样的现实?请试着用契诃夫的笔写下来。注意学到的写作方法。 5、写作结束,朗读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四、走进原文,了解结局 出示:风一吹,凡卡写的信变成千万只蝴蝶,漫天飞舞;凡卡用剩下的最后的一口气,轻轻地叫了一声:“爷——爷……”,用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捡了张碎片,放在胸前,慢慢地死去了……” 【板书设计】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