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课堂还给孩子们时间:2015-08-20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句话:“告诉我的我会忘记,让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能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怎样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学习活动,而不是我要讲什么,我要交给他们什么。如何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孩子们,我觉得教师应该做到以下这几点: 第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要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我在教学《花的勇气》时 首先,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唤醒激励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我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一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美丽的画面;让他们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在这片花海中做什么等问题引入新课。二是让学生反复听课文配音朗读,然后自读自悟,体会诗歌般的意境,语言的优美。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就不会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课文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 第二、要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活动空间,设计好讨论方案,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参与讨论。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一开始就要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按照一到最后一号作明确的分工。每次讨论有学生主持,有学生汇报,有学生记录,有学生代表其他学生交流发言。避免看着热闹但实际上流于形式的弊端,也不会出现有学生充当旁观者的现象。 第三、要让学生自己认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检查,教师指导督促实施。制定过多的学习目标,会“贪多嚼不烂”。,在每一个环节都设计一定的目标,让学生紧紧围绕目标学习,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指,而不是盲目的去学习。 第四、要立足语文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学习的细微之处注意积累。语文能力和素养不一定通过考试反映出来,也往往体现在平时写字、读书、回答问题和课堂交流等等的小的环节上,也只有在这些细微之处讲究起来,才能使大多数学生磨练语感。 第五、教师的评价反馈应是启迪课堂生成的有效手段。课堂中,教师决不仅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应在恰当评价学生发言的同时适时点播,促进课堂教学的新的亮点的生成。 使用“123高效课堂”模式,学生老师都很开心,都很投入,但是,常常出现“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一考什么都不知道”的现象。来自学生那一方的表现是:学生说的比做的和考的好,课堂表现比卷面成绩好,口语表达比书面反馈好。一方面是课改、创新、搞活动、抓课外阅读,一方面还是“一考定终身”,这两者的矛盾如何去协调?我很困惑。但是,我相信在教改的春风中,在各位老师们不懈的探索中,“123高效课堂”模式一定会给温泉小学的教学带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