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海沧种子教师的内修课时间:2015-08-16 这几年,因为书,我结识了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不少校长和教师朋友。从他们身上,我深刻感受到海沧教育令人欣喜的变化:紧随时代的节律,积极参与文化重建,推动社会发展。 海沧教育这种积极、自主的姿态,源于其充满责任意识的理念:“美丽海沧,教育先行。”可是,教育怎么先行呢?我个人的发现是,海沧教育人找到了引渡的起点:书。 显然,我的发现离不开这句话的启发:“书香海沧,教师领航。”但实际上我依据的是,多年来与海沧教育人日常交往中日积月累的点滴感受、思考。 一个精神越狱者的阅读推广 几年前的一天上午,我到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孙明云校长办公室聊天。刚坐定,便发现身边的茶几上放着一套书——非常熟悉的装帧——莫非是《古拉格群岛》?我有点怀疑自己的判断。拿来一看,天,果真是《古拉格群岛》,一套三大卷! 得知这是孙明云正重读的书,我异常兴奋。这套书就像精神上的接头暗号,让我在心中认定:孙明云和我是一伙的——骨子里对自由有着一往情深的向往。 是的,人需要自由,就像“天要下雨,地要长草”(索尔仁尼琴语)。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古拉格群岛的监狱里,但我们无往不在各种各样的羁绊中,尤其是一些过时的观念,犹如无形的监狱,禁锢我们的精神自由。 一个向往自由的读书人,一定是一个精神上的越狱者。一次次越狱意味着一次次的观念转型,以及随之而来的一次次有意义的探索,所谓观念改变了人的行动轨迹。孙明云这些年来所做的各种教师阅读推广活动,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 起初,孙明云对教师阅读的观念是这样的:读书是一件极具个人色彩的事情,每个人禀赋各异,兴趣不同,故教师阅读无需他人指手画脚。 那时候,他压根儿没想过推动教师阅读、举办读书活动,只顾自己沉浸书海,乐在其中。那时候,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书迷:办公室到处堆放着书,得空就埋头捧读,各种场合的发言也都是文绉绉的。甚至有同事戏称他“不务正业”,一则因为他是数学学科出身,他的阅读范围,除了数学教师难望其项背,很多语文老师也自叹不如。二则周围当校长的大都认为,除了啃啃一些管理类的书,似乎不必读那么多书。事实上,据我观察,正是得益于孙明云的“不务正业”,许多同事才会由衷地感慨:这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没有阅读与思考涵养出的人文情怀,何来人性化的管理! 慢慢地,孙明云发现,本该是最具书香气息的学校,实际却非如此,一些一线校长和教师长期不读书、没想法,导致凡事仅凭狭隘的经验,自满自足,这成了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教育本质上是精神性的事业,离开阅读,学校的精神性发展极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作为教书先生的教师,本来是最应当如饥似渴地吮吸知识的群体,却日渐远离书本,一点书卷气也没有! 远离书本,靠近的往往是无知! 意识到教师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孙明云自然而然转变了关于教师阅读的观念: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站出来,推动教师阅读,责无旁贷!何况推动阅读是教师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专业导向,它传播的观念、分享的思想是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离开它,教师内在的“教育系统”无法更新、升级。推动教师阅读是将教育导向光明、进步的正道,为何不行动起来呢?这个想法与区教育局陆晓红局长不谋而合。于是,同事开始惊讶地发现,在各种活动中,孙明云常常见缝插针地谈读书,循循善诱大家拿起书本。 接着,一系列“动作”接连而来:每次大会,要求一位同事分享读书心得;提倡每位教研员经常问问自己以及一线教师:“最近读什么书?”举办各类读书活动;邀请名家、名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经典的魅力;给予读书先进个人和团队奖励;重奖全区爱读书并已出版个人专著的教师……… 读书、谈书、推广读书活动,这是孙明云热爱教育的缩影。他身体力行的示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同时获得了教育局长陆晓红强有力的支持:决定每年教师节给全区每位教师送本教育书籍,提倡全局工作人员多读书、多买书,并在教育局装修了一个温馨的教育研究书吧,让大家平时常去那儿“换换脑筋”。教师进修学校为书吧提供了400多册精心挑选的教育图书,陆晓虹局长亲自为书吧剪彩,并作“阅读与朗诵技巧”讲座。 今年春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每个老师都获赠一份大礼——大夏书系十周年经典(共14册)。他们由衷的喜悦不仅仅在于书的精美,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孙明云的“熏陶”下,真实地感受到阅读的美妙:所有的日子都是一样的,但有书的日子,最是令人沉醉! 让每一个教师成为传递书香的种子 在动笔写这篇文章前,我联系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王双莲老师,约请她见面聊聊“读书种子教师”一年来的活动情况。 没想到,王老师说,她最近非常忙,恐怕抽不出时间。我把时间一推再推,好不容易确定下时间后,王老师跟我摊牌:朱老师,我很愿意和你坐坐,但真要跟你聊了,又有点心虚,本人原是不爱读书的啊! 哈哈,王老师太谦虚了。我曾参加过她主持的“读书种子教师”第一次阅读活动:共读《教育的目的》(怀特海著)。我也是在这次活动中认识王老师的,她是“读书种子教师”的负责人,既负责各类活动的策划,又是日常具体事务的执行者,很能干! 关于海沧阅读“读书种子教师”的情况,我略知一二,也参与过个别活动。 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海沧区教育局与教师进修学校正式启动了“书香海沧·教师领航”的教师阅读工程:从各校挑选出103名阅读“种子教师”(原计划100名,由于教师报名踊跃,最后增补3名),再由“读书种子教师”组织103个读书共同体,希望通过“读书种子教师”的“传、帮、带”和读书共同体的共读、分享活动,改善学校的文化生态,让阅读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让每一个教师成为传递书香的种子。 孙明云反复和我说,就助推教师成长而言,阅读具有不可匹敌的力量,这也许是他力推教师阅读工程的动力源。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王老师边喝茶,边闲聊。 在看似不经意的漫谈中,我沿着王老师这一年来的心路轨迹,越来越相信:对一个教师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怎么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很难在教师培训中获得完满的答案,但通过阅读,那一本又一本的书会用不同的方式,给予教师醍醐灌顶的回答。 王老师说,她原本在一线当教师,整天忙于日常教学事务,尽管时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但依然会用没有时间做借口,来安慰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不足。没想到,教师阅读工程启动,孙校长指定她为牵头人。她顿感压力:这个读书团队成分“复杂”——涵盖了职专、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自己肚里的墨水不多,能带领好吗? 第一次活动的共读书《教育的目的》是孙校长帮她确定的。这次活动,她请厦门教科院的段艳霞老师来进行现场指导:分为若干组,每组成员围绕一个主题共同完成思维导图,最后由一个成员上台展示思维导图,并和大家分享该小组的阅读成果。 活动之后,与会教师都填写了“首次读书沙龙反馈单”。王老师一份份细读,将老师们不同的心声进行了统计。138条的评价里,有肯定,也有中肯的建议,比如:“推荐书目可以更加贴近老师生活,不要太理论化。”“是否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 教师的热情和积极的参与让王老师感动,也给她进一步开展好读书活动带来力量。她在反思的同时,想到了我作为嘉宾参加这次活动发言时谈到的:“一开始就读这本书,对很多老师是莫大的挑战,因为读经典著作,是在跟隐秘的高手过招,容易有挫败感。”她说,难怪这本书啃下来,自己和许多老师一样,仍然有点一知半解。 结合教师的心声以及自己的阅读体验,王老师和孙校长进行了沟通,决定从一线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阅读书目和活动方式。孙校长及时给出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选择阅读书目应基于教师成长需求,通识方面的图书,可先由进修校指定书目并送书,以后随着活动方式的多样化,阅读书目的选择可逐步放开,多种形式结合。二是根据教师阅读的实际水平,进修学校应先立足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基于孙校长的两个指导原则,王老师选定了“种子老师”第二次共读图书:《“不乖”教师的正能量——海峡两岸30位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并印发《为什么要提读书方法论》一文(2015年3月16日《中国教育报》)供大家在活动中学习、交流。这次活动,许多老师都觉得受益颇丰。海沧职专的李迎娣老师写道:“这样读书,收获特别多,且能分享给更多人,真好!” 以“远交优势”扩大教师视野 2014年12月底的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是漳州市诏安县陈秀玉老师发来的,写了她参加厦门海沧“首届‘教育阅读节’高峰论坛暨大夏书系读书节厦门海沧专场活动”的感想。 陈老师四五千字的来稿,以“成长从阅读开始”为主题,结合这次活动的每个环节,时有真情流露:“在参加海沧首届‘教育阅读节’高峰论坛活动时,我随手在记录本上写下了三次:海沧的老师太幸福了!” 厦门海沧教育局和华东师大出版社在2014年12月27日联合举办读书节活动,参加活动的是本区的1000多位校长(园长)和教师,并没有通知外地的老师。陈秀玉老师远在近200公里之外,怎么会来参加呢?原来,这次活动请来《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的作者谢云作题为“阅读是最好的自我教育”的讲座。陈老师从网络上获知此信息后,相约邻县教师张端妹同来参加活动。她们两人所在的地区罕有此类活动,当听说这类活动在海沧区就像家常便饭,她们感慨:“海沧的教师太幸福了!”语气里尽是羡慕。 说海沧举办各类教师阅读活动是家常便饭,一点也不夸张。2013年年底,《迷人的阅读——10位名师的秘密书架》一书刚出版不久,孙明云读了之后非常兴奋,主动邀请出版社在厦门海沧举办一个新书发布会,并请来书中大部分作者和海沧教师面对面交流。此外,各个学校举办的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孙明云和进修学校的老师不仅积极参与,而且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搭桥,请来一些名家、名师传授阅读经验。有时,他会即兴点评;有时,他以阅读分享的形式,导读某一本书;有时,他又客串主持人,把自己的阅读思考贯穿于读书活动的整个过程。 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教师阅读活动呢?孙明云说,教育局长陆晓红对海沧老师的期许是:做一个开放的老师。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开放的教师呢?我们大体按以下两条途径来做:“向外”,请名家、名师到家门口传经送宝,带来“远交优势”——让海沧的教师学习远途而来的经验和智慧,扩展视野。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件低成本、高收益的事情。“向内”,通过“读书种子教师”潜滋暗长的影响,让每个教师静下心来阅读,把读书和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交汇在一起。 现在,海沧教师的阅读很难说已蔚然成风,但由于教师进修学校“内外”结合的推动,海沧教师成长迅速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作者系教师阅读推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