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物联网在实验室检测管理中的应用浅谈

时间:2014-12-16     【转载】   来自:中国教育期刊网   阅读

  3.1 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现状和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检测机构实验室基本上已经建立起了内部办公网络(oa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安防系统、门禁和考勤系统,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但这些信息管理系统只是针对单独某一项事务,无法对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实验环境、实验样品等进行综合信息管理。

  3.2 实验室检测管理应用

  就实验室发展的现状来看,可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应用,以提升实验室检测管理效率。

  1)检测设备管理应用。检测设备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给检测设备加装RFID标签或者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当设备发生异常时,可及时报警并通知检测人员,以避免设备误运行造成的数据偏差。对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检测过程,检测人员可通过远程操作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同时这些数据可通过互联网直接进入检验系统库,实现检测全过程自动化甚至无人干预自动化。当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期间核查,但通常会出现到了检定周期但还没有失效或还没有到检定周期就已经失效了的情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检测设备计量模式,将根据每台设备的装置的结构、使用年限、应用环境、历史计量记录等因素设定计量失效预警阈值,从而实现科学的按需计量模式。

  2)实验环境管理应用。目前,实验室中的噪声、温度、湿度、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还没有实现统一的监控与管理,从而对实验室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成严重影响;实验室内的照明设施、设备供电等难以实现自动化的调节,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以上指标通过设定预警阀值并实时进行采集,从而达到优化实验室环境配置的目的。

  3)实验室样品管理应用。实验室的样品信息流转需经样品接收人员现场接受核对样品并录入样品信息、样品检验人员领取样品进行检测、汇总检测结果形成原始记录、报告录入人员输入样品信息形成检验报告等流程,存在重复多次输入样品信息、信息不保密等弊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条码、射频技术及互联网相结合,实现样品、检测设备、服务器之间的互联,减少人为因素对样品的影响。

  4)其他应用。除了以上涉及实验室检测管理的几种重要因素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在人员管理、实验室安全防护等方面加以应用。

  4 总结

  质量技术监督检测实验室是面向社会公众的窗口机构,它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公正性、科学性、及时性。这就要求实验室人员必须用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检测方法,精确的检测数据来完成整个检验过程。随着产品质量事件的频发,更进一步加大了对检测实验室管理的要求。物联网作为新型技术,将对推动我国实验室检测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智能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

  [2]刘楷华,李雄.物联网应用现状及发展机遇[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

  作者简介:盛骁骏(1985-),男,汉族,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质量管理工作。



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