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政治教学网站建设现状探析时间:2014-12-1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报告称,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5.38亿,手机网民规模增长至3.88亿。国际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形成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虚拟社会”。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教育改革方向,这就要求教师成为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整合者。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为此,必须从缩小数字化差距、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目前信息化时代中学政治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形成了可喜的发展形势。这些中学政治教学网站针对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教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发布,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对当前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加强资源建设 推进资源呈现方式变革 2004年3月,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其中尤其强调信息化资源建设,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起到了信息传递、沟通、共享的作用,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中学政治教学资源建设紧紧抓住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存取的方便性、交互的实时性等特点,已经有更多的包含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类型的具有分类科学、管理方便、实用性强、共建共享等特征的网络资源库建设起来,这些网络资源库涵盖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试题、中高考复习、素材资源、课程改革等可直接使用或二次开发的资源,为当前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和资源平台。但中学政治专业资源网站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不足:(1)建设主体实现多元化,但地区、城乡、学校之间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课程资源实现多样化,但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资源数量虽然众多,但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实效性。(3)建设平台实现动态化,但资源建设标准不一,与《学习对象元数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等建设规范还有一定距离。这些问题也在制约着中学政治专业资源网站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例如,思想者园地网站(http://www.sxzyd.net)作为目前最大的中学政治教学资源网站,成立于2003年9月,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1 300 000余条,注册用户超过100 000人,资源点击更是超过36 000 000人次,网站设置了教学设计、教学试题、教学课件、高考园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文本素材、视频资源、图片图表等十多个栏目,极大地方便了资源的直接使用和二次开发。该网站采用技术比较成熟的动易公司的BizIdea商业版程序,在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发布、注册用户的注册和管理、搜索的简易快捷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再如,思想品德课教学网(http://www.sxpdk.com)依托于思想品德教学研究会的雄厚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拥有功能强大、内容齐全、实力雄厚的网络资源,以人教版、粤教版、湘教版、陕教版、鲁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等版本教材资源为主,全站设计了试卷、教案、课件、中考、视频、备课室、论坛、博客等多个精品栏目。网站以资料全面完整、信息覆盖面广、内容新颖独特、视野开阔等优势,深受广大政治教师喜爱,网站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已拥有超过120 000 的注册用户和超过2 000 000 人次的浏览量。此外,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http://www.zz6789.com)、政治自助餐(http://www.zzzzc.com)、思想品德教学网(http://www.sxpdjx.com)、精品政治教学网(http://www.topzz.net)、小憨教学资源网(http://www.ok250.cn)等网站都是中学政治教学资源网站建设中的佼佼者,为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平台。 二、加强网络研修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它不仅颠覆了人们获取资源的方式,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超越时空限制的优势更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绝佳的支撑平台。 1.推动集体备课方式的变革 集体备课的方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集体备课形式往往受到时间、资金、区域等因素的制约,而基于网络技术的集体备课形式则克服了这些弊端,从而给更为高效、快捷地开展校内、校际甚至地区间的集体备课提供了技术平台。 2.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变革 顺应网络发展的潮流,各地区、各学校建立了众多的名师工作室网络平台。在这个网络平台中,教师可以相互展示和分享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教学经验等,还可以进行在线同步或异步的课堂诊断,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学协作,充分放大了名师效应,为教师群体性专业成长提供了支撑平台。 3.推动课改培训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教师在课改理念和专业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改培训方式采用专家讲座、课例研究等机械式、填鸭式的方式,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培训部门建设的网络研修平台除了具备传统课改培训的形式外,还增加了诸如视频授课、在线提问、课例研讨、作业提交等新形式,在这种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研修的培训模式下,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加课改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新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的实效性。 例如,姚敬华、沈雪春名师工作室(http://www.zzxk.net.cn)依托吴江市高中政治学科发展中心和苏州市高中政治学科研究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考试园地、教学科研、学科交流等网站栏目形成了对苏州地区的学科辐射,提高了工作室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此外,钱五海(http://zz.jyez.com)、张文军(http://msgzs.jlthjy.com/zwj/)、吴友华(http://wyh.ptqz.cn)、施淑华(http://www.jxteacher.com/ssh/)等名师开办的工作室网站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课程资源、发展动态、发展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这不仅促进了名师的再发展,而且为青年教师的阶梯式成长提供了网络平台。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www.teacher.com.cn)、新思考网(http://www.cersp.com)等专业网站搭建的“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了政治教师群体的课改通识和学科素养。这些网络研修网站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为从教师层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