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工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时间:2014-12-14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的。我们在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某电子产品的制作为工作任务,比如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数字钟电路,这个项目中整合了门电路、计数、显示与驱动、振荡器等知识点。学生在清楚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设计出布局合理的电路,在正确安装电路后,能检测并能排除电路故障,使电路正常工作。 概括起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阶段: 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查找、分析和整理相关信息。 2.制定工作计划阶段 本阶段中,学生按照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通过讨论确定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等,并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 3.项目实施阶段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eda软件进行仿真设计,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翻阅资料、修正电路来消化各知识点,完成理论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根据仿真电路,在实验箱搭接实际电路,验证器件功能,出现故障,小组讨论、查找并排除。实际操作使学生熟悉各种器件的规格、型号及性能,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检查、评价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可改进的方法。并对本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从实践中看,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使之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过去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实验成绩占的比例非常小。为综合评定学生的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单独考核实验考试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功能、实验原理、数据分析、实验电路设计等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考核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能、故障排除及实验数据的测试及分析处理等知识,实验考试的内容分基础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基础部分占40%,设计部分占60%,教师精心设计多套实验操作考题,并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学生各自的测试内容可以采取抽签方式决定。 2.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评定可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3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占40%。 3.理论课考试 理论课成绩仍然采取考试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课成绩和实验成绩综合而成,各占50%。 高职高专教育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因此,教师应该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性教法推动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永辉,张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38-39. [2] 李彩林.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8,13:161. [3] 邓红蕾,张廷锋,李春茂.改革试验方法提高电工学实验教学效果[J].中国科技信息,2009,9:213-214.课题项目: 本文系2012年度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课题编号(JG2012020804) 作者简介:张宪勇(1966-),黑龙江牡丹江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