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教育时代教师信息素质培养研究时间:2014-12-12 2.2 教师自身信息素质提升方法与途径 目前,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合格教师。这些教师必须是高素质的,能够充分满足网络教育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着重培养教师素质,不仅包括未来教师,而且包括在职教师。 2.2.1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1)学校有人才培训设施与环境。 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学校所花时间较多,学校是培训教师信息素养的主导场所。同时,学校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学校获得的,学校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为了优化教育设施和校园环境,很多学校都有专项资金投入,大部分学校已成立了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优秀的师资和设施,能够充分满足学校教育的要求,并优化人才培养环境。 (2)由学校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计算机应用在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以最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应用、课件开发平台使用、自动化软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一系列培训课程,提高教师信息素质。 关于教师培训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以年级为单位(如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办公软件应用等课程),也可以以学科组为单位(使用课件开发平台、几何画板教学),或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集中培训,以点带面。采用多种形式考核,既可以上机考察实操,也可以电教课的形式展示实际应用。 (3)教师自我学习。很多学校都注重教师培训,但要使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技能,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取得具有突破性发展的教学成果,不是靠一两次培训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需要教师依靠自己的自觉行为,不断学习与提高。 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计划是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良好开端。这里强调的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计划,而不是一堂简单的公开课、一次培训等短期行为。如果教师设定目标,制定计划,一步一步实现,并在实现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其结果将是完全不同的。 (4)密切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数字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较好体现,如教学中的学籍管理、成绩分析等。学校教育信息化中,课堂教学现代化占很大比重。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课堂,落到实处就是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课件应能更好地反映其教学理念,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让一线教师成为课件制作专家和课件应用能手,是提高教师信息素质的目标所在。 2.2.2 社会环境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社会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社会环境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培养不仅仅是教师培训部门的责任,它需要社会培训部门、政府技能部门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并以教师培训部门为主。因为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所以教师培训部门需要制定目标,并制定该项目的长期培训计划,开发一系列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课程。 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应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去探索、实践,不仅仅是为参加活动而去参加活动,关键是带着问题参加,能学到一些东西,并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验证并应用社会实践中的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 家庭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于2000年6月-11月,在武汉市5条街道对1 500名青少年进行了关于成长环境和个人成长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因素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相关性是0.677,比学校、社区及社会交际团体要高得多,这说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家庭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每个人都可以与家庭成员相互交流,以了解不同领域的信息和信息社会的新发展。因此,广大教师应通过家庭传播和影响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 3 结语 教育网络化、信息化大大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全面进步,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难以满足当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广大教师应通过技术驱动,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学校、社会、家庭应积极予以配合和支持,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人才,以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和当前教育需要。 参考文献: [1] 吴伯凡.数字时代——永久的青春期[J].微电脑世界,1998(1). [2] 王吉庆.计算机教育的目标讨论[EB/OL].http://www.nrcce..com../files/cciarticle/mubiaotaolun.htm,2000. [3] 孙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N].中国教育报,2001-04-02. [4] 李传章,高熏芳.教学科技与教师的资训能力再造[J].视听教育,2002(10). [5] 姚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最大[N].中国妇女报,2001-05-29. 作者:刘长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