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高校音乐课程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时间:2014-12-12     【转载】   来自:中国教育期刊网   阅读

  [摘 要] 多媒体应用于高校音乐课程教学,能够增加教学信息,丰富教学手段,扩充教育资源,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校音乐课程实施多媒体教学时,要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能力特点,遵循多媒体教学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关键词] 高校;音乐课程;多媒体教学;策略;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以其声画并茂、视听并举、创设意境、丰富内容和激发情感等独特优势,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1]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功能与作用。因为音乐课程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兴奋度,而多媒体技术完全能够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如果有些老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过度地使用多媒体,而忽略自身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的发挥,反而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2]因此,高校音乐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有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能力特点,遵循多媒体教学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避免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与不足,才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优势
  有学者认为,音乐能力是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从事演唱、演奏、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的本领和音乐感、节奏感、音乐听觉表象等心理特征,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3]也有学者认为,音乐能力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品质,是个人适应、胜任于音乐活动并调节自身与音乐有关的行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心理品质。[4]依据这两个定义,笔者认为音乐能力更加具有综合性,包括对音乐的感知、控制、记忆、想象、回忆、联想以及音乐情感。音乐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方式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控制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音乐情感四个方面开展。
  (一)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知能力,由音乐感觉与知觉两个部分组成。音乐感觉包括音高、音强、时间和广度四种;音乐知觉包括节奏、音色、和弦和音量四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的听觉体验非常有限,因此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也比较单一。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最大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多层次地进行乐谱音响的听辨认知。与传统教学的一台录音机和一架钢琴相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节省因在钢琴和讲台之间转换而浪费的时间。利用多媒体乐谱播放功能,可以将音乐与乐谱同时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调动学生的视听感知能力。
  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在一段音乐教学中使用不同的音色来播放,如在一段音乐中会有音量、音调、音频、节奏等的变化,让学生在聆听时就能够有所对比和判断。另外,还可以改变乐谱来适应学生感知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聆听之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音乐的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时间和广度的理解。
  (二)音乐控制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知能力是音乐控制能力发展的基础。音乐控制能力主要指对音高、音强、时间、节奏、音色和音量的控制。音乐控制能力的测试,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之后显得更加容易,教师可以给出一个音,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找出与之相匹配的乐谱。教师演示音乐控制时,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准确、快速地定位乐谱,并直观地展示出来,由此加强学生的印象。
  (三)音乐想象能力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想象才能够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够更加丰富。学生音乐想象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必要环节。培养学生音乐想象能力,要求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扩充和丰富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来自书刊、杂志、报纸等平面媒体上的文字、图像信息和电影、电视节目里面播放的视频内容,用多媒体形式组合起来综合表达。
  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需要在恰当的情境和条件下激发出来并加以培养。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和桎梏,更好地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意境。例如,在课堂上播放名曲《梁祝》,如果只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面对黑板听音乐和教师的讲述,那么音乐本身的凄凉意境和情感起伏是很难让学生感受到的。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记录的视频资料,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还可以更好地感受主人公对注定命运的无奈、高尚爱情的伟大和最后悲凉凄惨的命运,再适时播放音乐,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也会在脑海里勾勒出经过自己想象和理解的画面,有效丰富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四)音乐情感的培养
  音乐情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音乐情感产生的速度、强度和音乐表情的深度。音乐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的是内心所进行的音乐活动。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感性地理解和记忆音乐。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转化为一种意境,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氛围,并在内心默默地将音乐诠释出来。音乐情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音乐能力,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
  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使学生在感知丰富音乐资料的同时,能够充分感受乐曲的内涵,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赏析。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情感产生的速度、强度以及音乐表情的深度。文学、美学等相关艺术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感,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展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高校音乐课程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一)辅助性原则
  实施多媒体教学时,对于一些可以简而言之的冗余信息,教师应该进行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而不是把所有的信息都呈现在大屏幕上。多媒体课件如果一大段一大段地使用文字,没有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照本宣科地念出来,这样给学生带来的只有困惑和不解,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符号、谱号等不容易用语言表达的信息,就应该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投影出来,做到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多媒体教学方式只能够是一种辅助性手段,决不能成为教学的全部。[5]课堂应该由老师主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老师主导的方式包括深情并茂的讲述,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练习和复习,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这些方式中,多媒体技术不是主导,只是一种辅助工具。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点鼠标、播音乐或放投影,应该在操作媒体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传授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