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时间:2013-07-03 从生活走向物理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要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生活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提出中肯的问题。爱恩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炒菜时我们会闻到香味是分子运动的问题;切猪肉时把刀磨一磨会很省力,这是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的问题;自行车、汽车的轮子要刻上许多花纹是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问题等等。如何让学生针对日常生活的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对于开展下面的实验探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正确的问题,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能力的前提条件。 2. 培养学生勇于猜想和假设的能力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见识不广,知识面比较狭窄,对于提出的问题不敢做出大胆的猜想,或猜想偏离了方向,这就给实验下面的进行设置了障碍,因此,首先要启发学生思维,针对提出的问题,要全面地搜索有哪些可能出现的结论,而教师要积极引导,旁敲边击,引导学生的思路向正确的方向进行。其次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多了解身边有关科学问题、生活问题、环境问题的社会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扩大视野。如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参观工厂生产过程,参观科学博物馆等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方案的设计就是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和现有的实际条件来制定完成实验目的的具体计划。包括器材的选择,器材的装置,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计划,科学探究方法的选取,实物的简化等。例如,照相机可以简化为凸透镜和光屏,电动机可以简化为磁铁和线圈。特别要注重科学方法的选取,,例如,控制变量法和等效变换法就是常用的探究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信息进行收集,并能运用简单归纳原理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分析、总结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最近几年的中考也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应用。 5.培养学生具有实验故障判断能力。 所有的实验并非一帆风顺,时常会出现或这或那的故障,特别是有关电路的实验,容易出现故障,有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总在出现问题时不加思索地举手发问,遇到这种情形不要立即给他分析,而要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实验中出现的故障或问题。例如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就有小灯泡不会亮;电流表、电压表不会转或读数太小等很多问题,要让学生检查所接的电路会不会接触不良,会不会短路,电流表、电压表有没有接错,引导学生排除故障,这样可以令学生加深对实验的印象,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有趣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学习实验演示,从而获得实验探究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较抽象的探究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例如利用计算机中的FLASH、POWERPOIN、PHOTOSHOP等资源制作电脑课件,让学生直观、有趣地感受实验的乐趣,从而掌握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并养成乐于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当代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特别要在农村中学中实施这一关键环节,的确需要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