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多媒体推进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14-12-26     【转载】   来自:中国教育期刊网   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成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的特点,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突出学科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如何用好多媒体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内容。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进行简要论述。

  1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伴随于整个认知活动中,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行为、认真思考的动力。可以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热情与动力,使得学生被动而消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事倍功半。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激情地展开学习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传统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教学氛围枯燥无味,这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而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教学手段、教学媒介的飞跃,将传统的黑板白字、语言描述转换成直观的画面、精彩的视频、形象的图片,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这样的教学既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又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给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多种刺激,整个教学一片和谐融洽,到处都充满快乐的气息。这样便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使学生带着亢奋的学习状态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强大的图文声像效果来精心设计,优化教学结构,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身心上的放松,使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处于轻松自由的状态中,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学习。

  展现感性材料,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所涉及到的概念与原理大多较为抽象。而初中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化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思维的形象性间的矛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传统教学中采用语言描述,尽管也充分用到了演示实验、模型展示等,但并不能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理解依旧是一知半解。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可以在抽象深奥的化学知识与形象直观的感性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从而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掌握化学概念与定理,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如对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等内容,采用单一的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把这些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粒子直观化、宏观化,清晰动态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模拟实验操作,突出化学学科特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整个化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也对实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高学生实验技能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实验已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限于各学校实验条件与实验本身的特殊性与危险性,许多实验无法在现实中完成。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那些在现实中无法完成或是完成有危险的实验,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化学学习,掌握化学知识。

  如“水的组成”,虽然在教学时为学生演示电解水的实验,但只能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到水在电解下分解了氢气和氧气,对于水在电解时到底怎么样并不能表现出来,学生对这一过程并不知晓。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形象直观地演示电解水的实验,将微观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在电流的作用下,一个水分子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经过重新组合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并分别奔向负极和正极。这样的形象演示实验让学生深刻了解了物质的结构,更利于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理解与掌握,这正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2 实施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原则

  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要提高多媒体本身的实用性。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具有特殊的作用,但不可单纯地追求趣味性,而是要实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在选择素材时,要注重素材本身的知识性,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不要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华丽与优美,而忽视本身的知识性。这样的课件确实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是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多是集中在这些外在形式上,而无法实现注意力的转移。这只能成为教学的干扰,教学表面看来学生异常活跃、兴奋,而并无实质上的成效。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尤其要注重这一点,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知识性,要能够实现学生注意力与思维的顺利转移,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来主动地学习新知。

  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要驾驭好多媒体,而不是沦为多媒体的“奴隶”,成为课件的播放者,让学生成为课件的欣赏者,整个教学完全以课件为中心,导致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缺失。在运用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不能以任何形式来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多媒体可以动态模拟实验,但不可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学生能亲自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动手来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成为知识的真正构建者,从而实现课堂的互动教学。教师也不要被课件套牢,机械地执行课件,而是要学会根据具体的教学反映来灵活地调整多媒体课件,必要时甚至可以放弃课件,开展全新的教学活动。

  与其他教学手段密切结合 多媒体虽然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重要优势,但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多媒体来代替其他教学手段,而是要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密切结合,实现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联合。多媒体具有很好的展示效果,可以将枯燥的文字表述转换成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方式来综合呈现,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但多媒体的展示具有相对的瞬间性,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回顾,而板书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提纲写在黑板上,这样在结束时,学生便可以从整体上进行回顾。

  3 结语

  总之,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与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化学教学的一大亮点,成为助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万成华.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都市家教,2013(10):39.

  [2]张世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神州,2011(1):69.

  [3]韩燕平.初中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5):46-47.

  作者:郭志峰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