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电子书包教学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研究时间:2014-12-15 摘 要:通过对电子书包教学的情况分析,总结了教师应用电子书包教学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学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供帮助。阐述了应用“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过程与方法。 关键词:“三位一体”;电子书包;信息技术能力 1 电子书包教学现状 (1) 国外现状。 2000年初,新加坡教育部门就开始在一些中小学校推广“电子书包”,新加坡是最早试行“电子书包”的国家。2001年4月,马来西亚教育部在吉隆坡及其周边地区200所中小学试验性推广电子书包,登嘉楼州政府也将开始向州内324所小学的2.5万名五年级学生免费提供电子课本,以此取代现有的纸质课本。2003年,香港有10所小学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经过一年的试验,开始向全港1 000多所中小学推广。2009年6月,美国加州计划分阶段让州立的各级学校舍弃传统纸质课本,转而让学生使用电子书包。韩国也在2012年让学生放弃纸制书本,以电子书包取而代之。 (2) 国内现状。 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产的“绿色电子书包”通过了教育部的认证,并在北京市20所学校内率先进行试用。2002年,台湾就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书包”计划,同时展开了数字化的科技计划,成立了电子书包发展促进会并推广电子书包的教学实际应用,先后有大批的中小学校陆续加入电子书包试行行列。2003年,香港10所小学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经过一年试验开始向全港千余所小学正式推广。同年,上海金山区金棠小学开始使用电子书包代替传统书本教材。 2010年,宁波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开始试行“电子书包”教学计划。2012年4月,唐山荆各庄小学用电子书包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经过两年的电子书包实验,教师和学生同时得到提升,用信息技术来推动教学改革。2012年12月,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云技术班”正式开课。 2013年4月,福田区教育局开展“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等活动,实施全区中小学WiFi全覆盖,将使用“电子书包”的试点学校增至18所。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进行电子书包教学的实验,像上海、北京、南京、深圳等城市的许多学校都在使用电子书包教学,还有很多城市在实验阶段。电子书包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若想有效地进行电子书包教学,对教师进行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是必须的。 2 基于电子书包教学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构成 基于电子书包教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学中要实现教师端与学生端的有效连接以及与外部网络的连接,还需要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脑、电子白板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够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开发和创造教学资源。以下将教师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分为硬件使用能力和软件使用能力两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1) 硬件使用能力。 利用电子书包教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熟练地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例如电脑、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等。教学过程中电子书包作为教材和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工具,电子书包承载了各学科知识、练习题库以及工具书等数字化教学资料,教师必须能够使用电子书包的各个功能,来辅助上课、布置作业、检查作业以及与家长沟通。教师需要培训的是电子书包的使用技术,以及能够支撑电子书包教学的其它信息技术能力。 (2) 软件使用能力。 电子书包教学是借助电子书包应用其承载的一些教学软件来实现新形式的教学,电子书包教学软件分教学环境软件如电子教室系统、辅助教学软件如PowerPoint、电子词典以及教学游戏软件如拼音打字练习等软件。 教师在利用电子书包上课时必须使用这些软件,若想有效实施电子书包教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应用电子教学软件,并且在网络中能够找寻适合教学的软件。 (3) 资源开发。 教师若想自如使用电子书包教学,必须熟练应用这些软件。教师在使用之前必须要有计划地接受培训。教师不但要能够应用这些教学软件,还要能够进行资源开发,以及对教学资源的二次利用。 3 “三位一体”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 “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将高校与实验学校联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具体化和有针对性的培训。 3.1 “三位一体”模式结构 “三位一体”团队模式,即以高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接受培训的信息技术教师,组成三位一体的培训梯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案。由高校教师带领、研究生培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配合共同完成。 (1) 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根据调查访谈情况及教师的实际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制定分层教学方案。分别设置初级班和提高班,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始实施“三位一体”团队培训。 高校教师是整个培训团队的灵魂人物,领导从前期的调研到培训的具体实施,带领团队其他人员展开工作。 (2) 研究生。 研究生主要是指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或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在校研究生。在高校教师的指导和领导下,研究生主要负责培训前期的调研分析和“三位一体”培训模式中的具体培训工作,并负责对教师的练习进行指导。 研究生是“三位一体”培训团队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配合团队任务进行培训工作。 (3) 信息技术教师。 信息技术教师指被培训学校负责信息技术教学及设备管理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多变,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是学科课程的设计者和教授者,同时还是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者,新设备与新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者。信息技术教师在“三位一体”新模式中,还是教师课件制作和开发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不但要起到带头作用,还要帮助其他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多媒体化,同时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3.2“三位一体”模式特点 “三位一体”团队培训模式是一个互利互惠的高校与基层学校交流的形式。既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又能够为高校研究团队提供研究的环境。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了解一线电子书包的教学环境,有针对性地在观察中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研究具体化、实际化。 (1) 针对性。 “三位一体”团队培训模式具有针对性,体现在对学校的针对性和对教师的针对性。对于学校,团队会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安排培训内容。对于教师,团队的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会根据培训学校的教师的实际水平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的种类有很多,以往信息技术的培训之所以形式大于效果,根本原因就在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是根据培训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目的是使培训效果更加有效。 (2) 实时有效性。 “三位一体”团队培训模式的有效性体现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除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过程中还有相应的练习。培训过程中,高校教师、研究生以及校信息技术教师具体指导教师的练习情况,以达到有效培训的目的,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培训内容。 “三位一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区别于其他形式,就在于团队的构建和培训的切实有效。培训团队打破了以同样的培训内容培训所有教师的形式,“三位一体”培训团队先对教师们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分析情况,再对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配合练习,以达到最有效的结果。 (3) 可持续性。 “三位一体”团队培训模式具有可持续性。高校与培训学校的合作是可持续性的,培训往往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目的,团队根据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和培训期间的接受情况,制定下一步的培训方案。 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快,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数字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对所有的信息技术资源不可能面面俱到,进行可持续性的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的。高校和培训学校建立的合作关系,不但能够使高校建立实验基地,还能使学校获得信息技术培训,这即是“三位一体”培训模式的互利且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4 培训效果 根据接受培训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具体、实时的培训内容能让一线教师切实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在“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中,经过教师的具体培训指导,培训效果相当好。同时,还可以根据信息技术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进一步网络指导和答疑,甚至再培训。 模式实施的建议是希望学校教师能够真实地提供前期调查的数据,以及反馈出教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以实现预期培训成果的有效实施。 另外,希望“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能够为其它地区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供借鉴,并逐渐构建和营造一种培训文化。 参考文献: [1] 向晋榜.电子书包的现状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6). [2] 崔雪萍.我国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初探[J].民营科技,2012(12). [3] 张迪梅.“电子书包”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9). 作者简介:高金枝(1986-),女,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及应用;刘力(1953-),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