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探讨时间:2014-12-13 一、积极开展我校课程结构改革与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结合汽修专业特点构建适应市场变化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适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汽修专业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应立足于专业特点和本校实 际,努力探索“大专业、小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模式,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领域中通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构筑成基础能力平台,在此平台上确定专门化能力方向,通过“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将订单式和非订单式培养结合起来,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化发展的课程结构,使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在人才规格和专门化素质上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具体设想是:(以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三年制为例) 1.基础课程模块课程设置: 由德育、数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组成。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设置: 由机械识图、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 车电器构造与维修、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组成。 以上12个模块是汽车专业必修课,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为宽基础阶段。 3.总要求: 找出本课程重点、列出分模块题目、定出分模块学时、小模块学时。 4.考评办法:模块结业 A、综合表现:25分;B、作业完成情况:10分 ;C、平时成绩:15分;D、分模块考试成绩 :50分。 分模块总成绩=A+B+C+D 大模块总成绩=Σ中模块成绩 5.操作步骤: 例如:德育大模块(学时100) (一)分解成中模块与题目: 1.基本道德标准模块 (学时25) 学期:第一学期 2.职业道德标准模块 (学时25) 学期:第一学期 3.法制教育模块 (学时25) 学期:第二学期 4.企业行为规范模块 (学时25) 学期:第二学期 (二)把每一个中模块分解成小模块,例如把企业行为规范模块分解成小模块与题目 1.政策 (学时5) 2.法规 (学时5) 3.行为 (学时5) 4.规范 (学时5) 5.心理 (学时5) (三)以小模块排课表 小模块是最基本的模块,每一个小模块是一个最基本的一个完整的内容,它符合模块定义。 二、关于专门化与活模块的关系 1.我校教学对象现状的研究 来我校就读学生的状态分类: 第一种:本人想学汽修,也适合作这一职业。想法是:掌握一技之长,以后在社会上立足 。这样的学生一般学习刻苦,学习目的明确,成绩好,不惹事。就业想法现实,首先作一个 好工人,然后再图发展。 第二种:本人想学汽修,但是学习一段时间觉得自己不适合或又不想学汽修专业。想法是 :既然都来了,混完再说。这样的学生一般学习不刻苦,应付了事,到期末把题一背,考试 过得去,应付家长。然后等学校推荐,不思进取。 第三种:名誉上初中毕业,实质小学毕业都不如,本人想学汽修,但不适合在汽修专业高 层面发展,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听定量分析课十分困难。这样的学生虽然学习努力,但成绩 欠佳,高层面发展前途渺茫。 第四种:形象有佳,善于表达,头脑灵活,对专业课学习不感兴趣。此类学生不适合作维 修,而适合作经营。这类学生的想法是:对修车根本就不感兴趣在这个领域内干点体面的还 可以。 2.小专门化是学生与市场“匹配”的最佳选择 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变化的市场需要有变化的模式与思维。基于上述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们 得出的结论是:让所有的学生从头到尾都学汽车维修知识是不科学的,这种匹配是不合理的 。基础阶段学习结束后,学生的基本素质已初见 端倪,根据学生本人意见,家长意见,结合学习成绩重新配置各种专门化专业模块。 ①对于第一种学生:应配置汽车高级修理专门化专业。(最好在学校能拿到高级证书与相关 证书) ②对于第二种学生:应配置汽车生产与营销专门化专业。(最好在学校能拿到多个相关证书 以拓宽就业面) ③对于第三种学生:应配置大型汽车维修专门化专业。 ④对于第四种学生:应配置汽车营销与贸易专门化专业。 这种重新配置专门化的优点是使学生就业多元化,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匹配合理,做 到了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三、活模块是专门化的有力支撑 1.教学对象文化素质的研究 来我校就读的学生多数是来自广大农村,有些学生文化素质较差,甚至小学都未毕业, 这样的文化素质与当今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形成了巨大反差,我们每个汽车维修职教工作者 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多数是普教的失败者,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我校目前教学状况的研究 由于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学习主要靠死记硬背、似懂 非懂。导致缺乏思路、灵活性较差,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实习教学 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 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 难以得到很好培养。学生对某一部件总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 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 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 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 。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有些知识点的学习先后顺 序不协调,基础知识可能还未全部掌握,综合运用的内容就已经开始了,知识的学习违背了 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怎能为专门化提供强有 力的支撑。 四、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 1.在大模块的前提下确立中模块,在中模块的前提下确立小模块。然后把小模块具体化。 例如:在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大模块前提下,确立全车电路为一个中模块,在全车电路中模 块中,确立捷达轿车全车电路分析为其中的一个小模块。 2.编制小模块教学教材 模块教材的编制是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内容必须完整否则就不是一个模块一体化教材 。例如:把捷达轿车全车电路分析小模块分解成5个子模块:①电源系统子模块②照明系统 子模块③信号系统子模块④电子控制系统子模块⑤空调系统子模块。然后根据子模块的划分 编制出捷达轿车全车电路分析小模块的教学教材。 3.模块一体化教学的教法与学法 ①做好每一个子模块的前期知识准备。在子模块教学前要把此模块需要的相关知识与 学生掌握的情况了解好,需要补齐的一定要补够。例如:有些学生对汽车一点了解都没有如 果盲目的讲,不作好铺垫,你的课讲的再好,有意义吗? ②精心准备、精心策划每一个教学步骤。每一个子模块哪些教学内容是需要讲解,哪些是需 要演示,哪些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哪些是学生教师互动的,教学流程是什磨,时间多长? 都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例如:捷达轿车全车电路分析教学电路原理是需要讲解的,如果 原理没学懂,演示就是无用功,学生动手操作就没有任何意义,互动就是空话,抓不住教学 重点的教学,再好的模式也没有意义。 ③让学生知道需学什么、老师知道教什么、让学生当好课堂主角。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讲来我 校学习学的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在学生掌握原理的前提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上讲台讲解相关内容,相互学习, 这时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组织,监督,参谋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试验中 受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专门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曲志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