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创新时间:2014-12-13 一、中职物流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由于现阶段的专业教学组织模式尚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被教育者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谋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和知识加工能力更弱。仅仅局限于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取物流方面的知识,对新观念、新方法了解太少,也很少与物流专业同行进行交流。 2.缺乏高质量的物流教材。现行使用的教材内容雷同,相互抄袭严重,质量不高。同时,有关物流技术方面的教材跟不上实际需要。如我们的教学还重点放在条码技术讲授时,国内外已经兴起了RFID及EPC的研究热潮了。 3.缺乏既专业又具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很多从事物流教学的教师都是由相关的专业转型而来,本身对物流管理的内容没有吃透。比如《物流成本管理》课,大多教师要么懂成本会计,要么懂物流管理,而既懂成本又精通物流管理的教师少之又少。 4.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比较落后。由于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内容比较多,投入大,尤其是自动化立库实验室,大多并非以物流专业为核心专业的院校,在这方面的投入都是不足。 二、物流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法不仅要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而且要把多种教学方法优选结合,这样才有活力,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此,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中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注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1.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大多学生对物流以及物流管理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仓储与运输上,错误地认为,物流专业学的就是管理仓库和运输管理,将来的就业方向不外乎仓库保管员或货代业务员。这种错误观念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仅仅学习掌握了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就认为学好了物流的课程,同时也使得学生很难有内在的驱动力来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物流。因此,教学中拓展物流概念的深度和广度,着重让学生了解物流除了仓储和运输,还有很多重要的领域,诸如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战略规划、物流营销、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国际物流等。 2.实行启发式教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情境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小组与个人学习活动形式的组织指导,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知识迁移教学。物流信息管理教学中,学生们乐于学习一些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流信息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对EXCEL的熟悉掌握,采用基于EXCEL的信息管理软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行业,设计一个针对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 4.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点,对于喜欢营销的学生,将物流与服务营销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作为现代典型的服务行业,物流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物流企业的营销内容。而对于有些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对物流信息管理的学习。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它能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咨询者,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媒体将成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中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或协商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 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不仅节省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扩充了知识的信息量。 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内容学习,课堂以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继续进行对话,通过电子邮件或BBS随时进行案例讨论,这就为学生提高基本技能和增强实际操作经验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 2.采用影视教学。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声结合,生动直观,能把静止不动的单一事物或过程转化为活生生的连续过程。例如,在“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一些影视资料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学生无法观察到的事物,尽管教学讲的怎样绘声绘色,但学生还是茫然。但应用了影视教学,可将上述学生无法观察到的事物形象地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广阔的视野。 (三)把敬业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的理念 1.在入学教育中,针对很多学生对物流行业的模糊认识,进行专业的全面介绍,既讲清楚本专业的优势和美好的前景,又说清楚本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一些特别的专业要求,使学生对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敬业爱岗教育,做到“言之有物”,形象具体。 3.邀请著名企业家、成功的毕业生等为学生举行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的健康心态。 4.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听管理人员谈体会、谈理想、谈未来的发展前途,激励学生的斗志。 5.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物流管理最基层的工作情况,提高专业素质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加强实践教学 校企互动、有效延伸课堂教学,构建仿真或真实职业环境,有效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方案改革。鉴于目前大多数企业将物流视为商业机密的状况,物流专业可通过如仓储模拟实习、运输模拟实习、配送模拟实习、货物代理与报关模拟、集装箱码头管理模拟、毕业综合模拟等计算机仿真模拟操作,给学生以充分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机会。通过开办经营实体,模拟的职业环境,学生在经营实体顶岗实习活动中“学以致用”,锻炼职业技能,熏陶职业素养。 三、以考带学、以考促学的教学模式 满足市场的需要就是我们做课程设计、进行教学管理和确定培养方向的最终目标。通过对企业的多次走访、多次与企业管理人员座谈以及对大量信息资料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市场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是“高端人才看经验,低端人才看证书”。因此,对于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来说,应突出学生考取专业技能证书的课程,强化学生多拿技能证书的意识。 “以考取专业证书,带动专业学习”,“以考取技能证书,促进技能的提高”,把专业学习和考取专业证书结合起来,使教学和考证相互促进,相互检验,教考相长。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要拿到一个以上的专业技能证书。 为了适应中职物流专业教学特点,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物流行业认证,如:物流员、助理物流师、报关员、条形码技术等,并将这些认证和专业核心课程相结合,应开设《物流员职业考证》等课程,在课程中每位授课教师要非常注重对考证内容的讲授,在平时的作业中、课堂讨论中,以及期中、期末的考试题目中,突出考证相关的内容,强化学生考证意识。 物流业对我国来说还是个新兴事物,要满足这种市场需求,就必须建立新的教学观念。而物流专业教学则更需要中职教师不断摸索和创新,通过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物流人才,增强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真正成为我国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作者:朱城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