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教育时代教师信息素质培养研究时间:2014-12-12 摘 要:教育网络化与信息化促使了教育的不断革新,新的教育时代背景下需要新型的高素质教师,这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尤其是教师本人的不懈努力。对网络教育时代新型教师所必备的素质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从学校、社会、家庭3个方面提出了网络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质培养途径,以期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信息化;教师信息素质 1 教育网络化、信息化需要高素质的新型教师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而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最终决定因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就无法实现。未来教育需要新型教师,所谓新型教师,并不是对传统教师的否定,而是超越传统教师。目前,教师的基本素质,如良好的道德素质、广博的知识素质、扎实的综合能力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等,都是未来教师所必需的。 1.1 新型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教育观和智能教学观 衡量现代人的标准不再是简单的会电脑、会开车,或者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等这些硬性指标,而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国在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鼓励再教育。 早在2001年5月于北京举行的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就提出创建学习中“强有力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促进发展和亚太地区的繁荣”的重要讲话。创建学习型社会,强调教育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是学习的基本途径,以提高人们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能力。在学习型社会中,终身教育的内涵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重新接受教育。从国家来讲,应该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目标,创造学习机会和学习氛围,为每一个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 1.2 新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尤其是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知识的增加,以及信息资源传播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信息资源逐步成为主要的人类社会资源。教育网络化、信息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面对如此丰富多样的资源应如何选择使用,则要求教师的合理指导。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1.3 新型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性地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逐渐渗透,传统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占主导地位,更适合于个别学生,且更有情趣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日益被关注,如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网络上的电脑辅助学习。这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创新教学理念,将新的知识经验纳入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创意教学活动的能力。 1.4 新型教师必须适应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变化,扮演新角色 随着网络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的出现,一系列问题凸显出来,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相应变化。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角色也发生了改变,这需要教师去适应这种新转变。信息社会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一种教和学的简单关系,而是平等互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习方法导师,由教科书的讲演者变为教学科研人员,由学生道德培养者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师,由教育管理者变为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师必须成功地适应这些角色,以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2 网络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 新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以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信息社会,教师传授知识已不再是相对稳定的知识和经验,而是不断更新的信息和知识。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新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技能,促使学生成为“信息”人。这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结合信息网络上的新知识及课本知识,不断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趋势,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注重拓宽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筛选信息、使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信息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意识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专业人才的塑造者,自然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其中还包崇高的信息道德和健康的信息心理。 2.1 高校地位及分析 调查发现,高校教师队伍中,96%的人使用电脑,接触电脑少于一年的占21%,平均每周使用电脑不到两个小时的占53%,约20%的人几乎不使用电脑。教师普遍在家里使用电脑较多,占35%,其次是在办公室,占28%,只有5%在机房。近两年参加计算机培训的占80%,参加培训的大多是女教师,占72%,只有28%的男性教师参加进修;参加进修的老教师(45岁)较少,只有20%。参加人员中,数量最多的是经济类教师,占40%,其次是管理类,占22%,数理类最少,只有6%;进修学历以大学教育(占80%)为主,其次是硕士, 占10%,专科占4%,博士0%。 从学校提供的教师计算机技能、网络访问能力、计算机资源、教师学习与教师教学现状的关系以及年龄因素等方面的调查显示,教师接触电脑的时间”、 “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的时间”与使用各种软件的能力呈现显著正相关,时间越长,使用软件的能力越强。性别与信息素养没有明显相关性,男性的软件运用能力一般较好,但女性具备更强烈的受训愿望。学校政策与教师信息素养显著相关,教师接受培训的动力大多来源于学校政策要求。年龄与信息素质呈负相关,年长教师的计算机能力相对较低,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年龄而表现出不情愿接受培训的情况。参与行政的教师进修参与率较低,各种计算机能力也较弱。从网络能力的角度看,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和办公室行政人员具备较好的素质,信息素质和学科几乎没有明显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