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语文教学的发展时间:2014-12-12 摘 要: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如果停滞不前,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必然性;探究精神;审美情趣;学习资源 《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自觉的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学应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必然性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如果停滞不前,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学生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激发学生强大的求知欲望。 信息化语文教学可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活跃思维。 三、利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精神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起于思,思想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创新。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培养思维求异性的有效途径,对同一思维的对象不拘泥于惟一答案,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层次上做出立体的交叉答案。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还要依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气氛。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就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这样的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课文,如果教师注意挖掘这类教材的“潜能”,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质疑情境,就能引导学生突破书本知识和已有经验的禁锢,使他们在不断寻求书本新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对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事半功倍之效。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 在讲解课文中,恰当地运用录像、电影、投影可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功效,也易于重点的突破。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也为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审美教育可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成为能够感受欣赏美、认识鉴别美、培育创造美的身心健全、能力完备、品格高雅的人,语文较之其他学科,最富于审美特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审美心理特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审美情趣。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优化组合,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通过声光电强大的交互功能,形象化、动态化地呈现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容量,营造审美情境,收到情感体验、美文欣赏、语言积累等立体化的审美效果。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也要合情合理,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语文教学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先进手段来使用。但是,语文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挖掘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它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努力寻求各种教学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和发展,促进语文教学素质质量的提高。 来源:信息教研 作者: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