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体:古诗教学的一抹新绿时间:2014-12-10 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一种文学形式。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之作,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有诗圣杜甫的沉郁……古诗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能够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言语习惯,塑造小学生健康的人格。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古诗教学,能够把小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调动起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为小学古诗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运用多媒体让小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尽情畅游,咀嚼其意,陶冶情操,放飞心灵的梦想,真正达到“如鱼得水,融会贯通”的理想境界。下面就谈谈多媒体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1 创设情境,唤起求知欲望 音乐导入,活力无限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夺目的瑰宝,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古诗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在古诗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好胜、好动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是小学古诗课堂教学的一个起始环节,也是新课的前奏。古诗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古诗本身就是千古绝唱,音乐自然而然地成了开启诗人情感匣子的金钥匙。很多古诗词不仅可以配乐吟唱,而且因为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歌曲,令人们广为传唱。音乐是抒情的,歌词是记事的,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小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时,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春晓》,并设问:欣赏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春天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面对这么美好的春光,诗人孟浩然情不自禁地吟诵到:“春眠不觉晓,……”教师范读古诗,引入新课。多媒体将古诗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古诗的意境,去感受春光无限的美。教师运用个人的智慧,去开启小学生五彩缤纷的智慧。教师新的导入思路、新的语言和新的教法,给小学古诗课堂教学添一抹新绿[1]。 运用动画,多思乐学 多媒体色彩绚丽、画面清晰,使抽象的实物变得具体,把小学生引入一个奇思妙想的动画世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多思乐学的兴趣,使古诗教学“活”起来,使课堂“动”起来。动画片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为学生播放感兴趣的动画片,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古诗。在短时间内创设和古诗内容相吻合的动画情境,提供有关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奇闻轶事和动人传说等资料,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奇特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骆宾王的《咏鹅》时,教师出示动画:大白鹅在水中游玩。教师用鼠标轻轻一指:“你看,谁来啦?两腿短短脖子长,身穿一件白衣裳。叫喊起来嗓门大,水中游泳本领强!你认识这个小动物吗?”(白鹅。)“对,画面上的大白鹅伸缩着颈部,红掌轻轻拨动着碧绿的湖水,鹅的叫声与红掌拨水的声音相映成趣。这么漂亮的白鹅,你喜欢么?能说说白鹅的样子么?”学生跃跃欲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白鹅的样子。“同学们说得很好,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了一首来歌咏白鹅的诗,下面我们一起朗诵一遍吧!”学生很轻松地进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很快从画面中体会到了描写颜色词语的妙处,产生和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古诗做了铺垫。学生如身临其境,学习自然是趣味横生,乐学不倦[2]。 2 营造氛围,感悟古诗魅力 烘托情感,挖掘主旨 古诗博大精深,语言精炼,其中省略的成分是相当多的,且含义深刻。按表达方式,把古诗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能够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又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把诗的深层意境挖掘出来,融景、情、理、意于一体,构成立体的审美对象,给学生丰盈的思想主旨,为探究诗意起到渲染、引领的作用。多媒体营造的画面看似浅显,实则内涵浑厚,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古诗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真实的事物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如教学王安石的《元日》一诗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根据诗意制作一个CAI课件:小朋友们穿着崭新的衣服,脸上流露出节日的喜庆,家家户户放鞭炮,家里边鱼肉摆在餐桌上……配以动画闪烁的礼花绽放的效果,精心设计出“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热闹的场景,让学生轻松地走入诗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这种动画效果对理解诗意起很好的铺垫作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古诗所要表达的意境。 读中悟情,升华主题 很多古诗具有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平仄押韵、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小学生的大声朗读。朗读是一种能力,需要掌握呼吸、发音、吐字、停顿、语速、语调等多种技巧,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还原为声音。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小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配音朗诵,能够烘托诗境,奏响古诗的主旋律,使古诗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让每一位学生都产生浓厚的朗读兴趣。把小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他们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去探索美,去发现美,去感受美。让学生自觉感悟古诗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思维的火花。把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在读中悟情,升华古诗主题。 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运用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时发出的巨大响声中,去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教师朗读录音,为学生在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朗读示范。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闻名遐迩的瀑布、常年不散的云雾、各种奇石怪松,它们汇聚成“秀甲天下”的庐山;耳边听到的是婉转悠扬的古曲和教师充满深情的朗诵。把诗、书、画、曲多种美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产生一种要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学生能听清楚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语速要慢,从而突出香炉峰的烟雾升腾的景象;第三句中的“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指导学生读此句要吐字强劲、响亮,“三千尺”是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可以适当拖长声音,以增强磅礴的气势;第四句中“疑”是李白的大胆想象,所以应该重读,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学生能理解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顺理成章地想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激发了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时空[3]。 3 结语 总之,古诗是古老中华文明的体现,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华文学艺术的高度结晶。利用多媒体辅助古诗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把经典诗词演绎得有声有色、魅力四射,使小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增强了小学古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建坡.运用电教手段,优化古诗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2):84. [2]曹晓霞.运用多媒体,优化古诗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6):55. [3]张志宏.诗腔诗韵自多情: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10(4):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