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造教师更美姿态时间:2014-08-21 ——京山县积极引导教师享有健康向上的教育生活 2013年8月21日,京山县教育局印发《京山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五条禁令”》。同时,教育局组织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号召全县教职工“从牌场走向球场、从酒桌回到书桌、从讲台走上舞台”。 教育局不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却“规划”教师的业余生活,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不是有些“外行”,抑或是“管多”了?京山县教育局局长胡永波说:“教育生活不仅仅在校内,教师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育更通过教师的生活生发出蓬勃向上的示范力量。” 让健康的文体活动成为教师的生活时尚 迎着冬日的朝阳,刚从球场下来的京山县绀弩中学教师贾强,头上冒着热气,“打完球的感觉真好,浑身舒畅,一天都有好精神。”这位京山县2013年教职工网球赛男单冠军开心地告诉记者,每天早晨练40分钟的球,对他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每天不来打一场球,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下午放学后,京山县实验小学教师陈小婉拿起装备直奔球场。与身材微微发胖,在球场扣起球来势大力沉的贾强相比,身材略显单薄的陈小婉,认为自己胜在“用脑打球”,2013年她一举夺得京山县教职工网球赛女单冠军。 京山县2013年教职工网球赛一共有25支代表队近300人参加。陈小婉说:“这样的比赛在京山很寻常,不仅在教育系统内部有,就是全县性的比赛,我们也有很多老师获奖。” “只要是健康的文体活动,学校都支持老师们参加。”京山县实验小学校长徐森水告诉记者,学校成立了教职工网球队,每周集中训练两次。学校为网球队员购置网球服、网球鞋,每学期举行校内网球赛,对优秀队员给予奖励。截至目前,学校网球队已有20多人。 每当晨曦初露或夕阳西下,京山县各学校的运动场上总是热闹非凡,各种级别的训练、赛事接连不断。如今,在京山教育系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2012年8月,胡永波上任京山县教育局局长后,号召全县教职工“从牌场走向球场、从酒桌回到书桌、从讲台走上舞台”。县教育局要求教育系统内各单位广泛开展各类体育艺术活动,鼓励、动员教职工积极参与,通过举办个人、年级、校际之间的文体竞赛活动,掀起学校教职工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热潮。活动分为体育类和艺术类:体育类活动除了各种球类运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还有跑步、登山、拔河、棋类(象棋、围棋)、观鸟活动等;艺术类活动包括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和声乐、舞蹈、器乐等,以及各校根据自身环境和资源优势开展的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戏剧、曲艺、武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等。 京山县教育局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在全县中小学校新建了20多个标准网球场,在系统内掀起了“打网球热”。 除了网球等球类运动,其他活动在京山县教育系统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异彩纷呈。京山县曹武镇小学的老师们每个周末都开展“爬山寻石”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用自己寻找来的石头动手制成一件件精美的假山盆景。孙桥镇小学成立教职工硬笔书法班、软笔书法班,教职工练书法、写大字蔚然成风。晏店小学成立了腰鼓队和呼啦圈队,每天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一到,校园里呼啦舞动,腰鼓阵阵。罗店镇小学开展教职工书画展、教学比武、读写竞赛(读书和写论文)等活动,学校专门设置了教职工书屋,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宋河镇中心学校组织开展了各类竞赛活动,如象棋比赛,教师硬笔、软笔书法比赛、美术书法作品“巡回展”活动,并评出了优胜单位和先进个人。 京山小学还把教师的文体活动与学生的大课间活动结合起来,全体教师和学生一起跳校园集体舞,做武术健身操,一起跑步、跳绳。 “就连学校推广抖空竹,老师们也从始至终和学生一起练习、学技巧。”京山小学工会主席宴守军告诉记者,除了登山远足、冬季运动会等规定性动作外,学校还开展包括花式颠球、赶篮球接力跑、运球投篮接力、袋鼠跳接力、集体跳绳等内容的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每次开展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无论男女老幼,不分校领导和教师,跑、跳、抢、闹,争先恐后,加油声、尖叫声、嬉笑声声声入耳。 “教职工文体活动不仅能起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还活跃了校园生活,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让每一个生活在京山小学的老师都觉得如同生活在家里一般的幸福。”京山小学校长黎红霞深有感触地说。 老师们说:“以前业余时间无所事事,生活缺乏情趣;现在好了,搞搞活动,唱唱红歌,下下象棋,既联络了感情,又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让教师过一种健康的教育生活 京山县实验小学龚光军老师2006年因尿毒症换肾,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在学校的号召和老师们的带动下,他从运动量小的锻炼开始,打乒乓球、羽毛球,拍篮球,身体渐渐好起来。如今,除了每月要服用的排异反应药物外,几乎没有人能看出来他曾经是一名重症病人。他说:“时间是自己的,为什么不用打球、看书来换健康、换智慧呢?” “在8小时之外,教师应该学会享受生活。如果教师把所有时间都给了学校,给了学生,那不是教育,至少不是完整的教育生活。”徐森水告诉记者,京山实验小学要求学生在放学半小时后必须离校,任何教师都不得留堂。 学校建起了网球场后,京山县钱场镇中心小学年近六旬即将退休的教师黄仁祥,自费近千元购买了网球拍,加入了练球的行列。他说:“以前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工作上,现在到了‘赶本’的时候了。” “如今,运动已经成为老师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老师都认识到,拥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工作效率。”京山县教育局工会主席牛红文说,在球场上挥汗如雨,为身心健康“赶本”,在京山县教育系统已成为一种潮流。 京山县坪坝镇中学胡忠新、李国祥等老师,都是50岁开外,一有空闲时间就活跃在网球场上。在练网球之前,空余时间多是无所事事,感觉时间很难打发,有时无聊偶尔光顾一下牌场,自从加入网球队后,就再也不觉得日子不好过,也与牌场“拜拜”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的球技在不断提升,2013年他们带领其他6名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全县网球比赛,大显身手,一举夺得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 u京山县晏店小学晏桂香老师,任教两个年级的英语课,长期超负荷工作致使她患上高血压,体弱虚胖,整天昏昏沉沉,常与药罐子相伴;学校教务主任晏桂芳除担任语文教学外,还负责学生的档案整理,两年前她发现自己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学校成立腰鼓队和呼啦圈队后,她们二人积极参加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打起了腰鼓,转起了呼啦圈,心情好了,也很少进药店了。 京山县曹武中学是全县青年教师最集中的学校,中小学24名青年教师全都住在中学的教师周转宿舍。为了激发青年教师的活力,学校投资近两万元,建起教职工之家,引导青年教师学才艺,亮歌喉。副校长李云、音乐教师郭金琪,是青年教师中的代表,他们一有空闲就钻进活动室,成了“音乐迷”。在曹武镇举办的首届青年教师技能比赛中,李云和郭金琪的独唱博得阵阵热烈掌声。2013年8月,学校又投资近4万元,建起标准的羽毛球场,更多教师投身到羽毛球运动当中,中青年教师当师傅,青年教师勤参与,羽毛球取代年青教师热爱的网络,成为了他们的“新宠”。 “有了快乐的教师,才可能有快乐的学生。”京山县坪坝镇中学校长吴克军深有感触地说,文体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教职工业余生活,还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京山县实验小学金芳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成立了“芳韵广场舞蹈队”,每天晚上,她义务带领一班广场舞爱好者锻炼,把一个舞蹈队组织得有声有色,她说:“每天带着别人跳舞,我很有成就感,尤其是当学生家长看到我跳舞时惊讶和赞叹的样子,让我好高兴。我希望我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是阳光的、积极的、能歌善舞的、多才多艺的。” “提到老师,人们往往喜欢用‘红烛’和‘春蚕’来做比喻,似乎‘为人作嫁’‘为伊憔悴’才是老师的道德典范。其实,真正健康的教育生活,对教师来说不是牺牲而应该是享受。”京山县教育局副局长李传斌说。 京山县借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之机,筹资建设运动场地,购置体育器材、设备设施,为教职工开展体育活动提供良好条件。为了促进教师们开展文体活动水平,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真正把全县教职员工“从酒桌、牌场拉到球场”,京山县教育局和武汉体育学院合作,引进体育实习生,除了充实体育学科师资外,还让这些体育实习生担任教练,指导教师业余体育活动。一系列的活动在丰富教师们的业余生活,让教师们得到休闲的同时,也提升了教育系统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京山一中等4所学校代表京山县参加了荆门市第六届运动会,获得学校体育类比赛金牌第一、奖牌第一和总分第一的骄人成绩;在京山县“轻机杯”网球赛、“华贝杯”网球赛和京山网球联赛·公开赛中,京山教育代表队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京山教育代表队还在全县“农业杯”篮球赛上摘得桂冠。 “我们为什么要教师以‘牺牲’或是‘透支’自己的健康作为培养学生的代价呢?我认为那些不爱惜自己身体的教师就不是一位好教师,那些不关心自己的家庭不能照顾好自己的亲人的教师,不可能对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关心和爱护,那些不懂得享受阳光、享受生活的教师不可能引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胡永波说,教育局的初衷是引导广大教职工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争做有品位、有魅力的阳光教师。 让向上的教育生活延伸到教师8小时之外 2013年5月,京山县教育局集中举行教职工才艺大赛,京山县绿林中学锣鼓队表演的《绿林锣鼓经》,以其乡土特色轰动全场,并获得优秀节目奖。随后,绿林中学锣鼓队又代表绿林镇参加了由京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举办的“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展演”。《绿林锣鼓经》是京山县绿林地区老一辈发明创作,经过几百年积淀流传下来的一种群众文艺活动,在当地传统节日等场合广泛使用,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形式,濒临失传。作为京山县最小的初级中学——绿林中学竟然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传得以传承,并搬上了舞台,这在京山县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该节目教练、现已76岁的退休老教师彭文明说:“一开始绿林中学工会将排演这一节目作为活跃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一项活动,是县教育局的适时鼓励,让我们有了更大的劲头。” 部分教师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在牌场上寻刺激,在酒桌上找自信,在教师角色之外寻求幸福,给教育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京山县教育局印发了《京山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五条禁令”》及《“五条禁令”违规行为监督处理办法》,严令禁止教师参与赌博、酗酒等活动,将教师管理延伸到8小时之外。 京山县坪坝镇小学年近56岁的丁金国老师曾是远近闻名的“麻将大王”。因为迷恋上在麻将馆里“修长城”,还打“持久战”,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他一度患上了心跳过缓、颈椎病等毛病。自教育局颁布“五条禁令”、学校制定了文体活动方案后,打乒乓球成了他的必修课,不到半年,他摔掉了药罐,上课也精气神十足了。学校召开学生家长会,学校征求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意见,大家对教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一位家长说,老师以前打麻将,又是休息天连夜作战,上班时间无精打采;现在参加体育锻炼,精神焕发,课也讲得精彩,课堂效率提高了。 钱场中学物理教师黄世鸿,人称“酒仙”, 喝酒自称“三不”(不推酒、不泼酒、不要别人代酒),经常满脸通红地进教室。教育局“禁酒令”出台后,学校专门购置了电子图书阅读卡,供教师上网阅读使用,鼓励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并积极为之搭建平台。“酒仙”从此远离酒桌,坐上书桌,写起了小说,并有作品在《荆门晚报》上发表。他深有感触地说:“现在读读书、写写文章、练练字,修了身、养了性、怡了情。” 当追求健康、阳光教育生活的价值取向延伸到8小时之外后,教师们发现,学校只是教育生活的起点,而他们自己才是创造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的主人。教育生态的改变,让原先那些下班后就走进茶馆打麻将的教师慢慢“悬崖勒马”。“从牌场走向球场,从酒桌回到书桌,从讲台走上舞台”,也让全县教师整体形象得以提升。随着参加学校集体活动队伍的不断壮大,教师们的话语体系也发生了改变,以前在一起多是议论打牌如何,现在的话题换成了谁的球技好,谁又在球场上赢了谁。 除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外,京山县教育局大力倡导、积极鼓励各学校成立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声乐、舞蹈、器乐、戏剧、曲艺等业余团体,教育局挤出资金支持各社团开展活动,推动教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2013年11月,京山县实验小学校举行了首届师生汉字书写大赛,全校在职教师全部参赛。现如今,走进实验小学办公室看到的是老师们拿着笔认真写字的情形,听到的是老师们互相听写汉字的情景。学生们议论纷纷:“老师怎么也要听写?”家长们说:“老师为学生和家长树立了表率。” 京山县罗店镇小学先后组建了学校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健美操队。学校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安排大学音乐系毕业的支教生魏雯专门辅导教师合唱,有舞蹈爱好的张静老师辅导教师跳舞,聘请退休教师周平野对学校器乐爱好者进行辅导。在休息之余,学校到处都是老师活动的身影,随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刚开始,社会上的一些人以为学校在排练什么节目,后来了解情况后,个个称赞,都说这才像个学校,像个老师模样。”罗店镇小学校长周俊说。 在2013年的宋河社区文化节上,宋河二中的舞蹈节目获得了一等奖。这支舞蹈队的队长是宋河二中副校长董烈华,他亲自组织教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跳广场舞和交谊舞,除了学校教师外,不少教师家属也踊跃参与。在平安夜的晚上,宋河二中的校园“集体舞、广场舞”博得了广大观众的阵阵喝彩和高度好评。屈场小学的“集体舞蹈”是与居、村委会联合开展的。每当夜幕降临,学校的操场上,老师们就与当地村(居)民一道载歌载舞,跳舞健身,自娱自乐。学校青年教师郑芳,原来喜欢窝在家里上网或看电视,自从参加了舞蹈队,坚持每天跳舞,不到半年功夫,人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观。去年金秋十月,屈场小学与当地村委会联合举办了一场教职工和农民的文化艺术节,进行了乒乓球、篮球、象棋、拔河等项目的比赛。 2013年,京山县教育局组织开展了教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大赛,共收到各类作品1480份,经严格评审,106件优秀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获奖并在全县巡回展览。此外,还有近500人参加了教育局工会组织的教职工才艺大赛,19个声乐、舞蹈、综艺类节目参加了总决赛,9个优秀节目分获一、二、三等奖。 目前,该县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已经制度化、全面化、常态化。县教育局、县教育工会和各学校已将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纳入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各校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不同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兴趣小组,确保了全员参与、常态化开展。该县教育局还采取了一“引”二“推”三“品”四“传”的工作机制,保障这一工作扎实有效。“引”即与时俱进,顺应潮流,想方设法引导师生崇尚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添置了各种器材和设备,搭建了必要的平台;“推”即推举各个活动的领军人物,推选各项活动的骨干和积极分子参加更高级别的赛事,通过巡回展等多种形式推荐优秀作品;“品”即对于活动的内容、形式,严格把关,求真、求善、求美,让文明高雅之风弥漫校园;“传”即借助网络、报刊等媒介,集中反映和展示京山教育系统师生的精神风貌。 京山县教育局的初衷也许是为了提升教育形象,提高教师幸福指数,但是随着活动的开展,其内涵远远超过了构建健康、文明、和谐的教育生态这一目的,被赋予了更加广阔更为深远的意义。 “学校只是教育生活的起点,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应该延伸到8小时之外,创造并享受这种完整的教育生活应该成为一种时尚和追求。”胡永波说,京山县教育局将继续努力,让全县教师过上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让教育呈现更美好的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