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相互阅读”让写作更有意义

时间:2014-04-19     作者:李祝英【原创】   阅读

  关于作文,我以为让学生写出来给老师批改不是它的最终目的。写作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不仅仅是与老师交流,还要与同伴交流。同学之间应该互相阅读习作,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情感,学习他人的表达与思想,在相互的理解、认同中得到积极的评价、真诚的鼓励,更深刻地体会到写作为生活增添了色彩,写作是有意义的。在我们班,这样的活动称之为“相互阅读”。

  每次习作完成后,我会推荐一些孩子们的好文章,大家都会主动去“借阅”。有时借的人多了,他们就用预约的方式自己定好了秩序。我希望每个孩子可以把本小组的习作读完(一个学习小组四位同学),然后,好朋友的文章、老师推荐的习作等,读得越多越好。这样,孩子们的“相互阅读”至少不低于4篇,再加课堂上老师点评的习作,尽量让更多孩子写的作文通过同伴的阅读得以交流,让其感受到写作是受到尊重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相互阅读”的时间一方面来自课堂,我们称之为“自由时光”,期间孩子们可以自由走动,自由阅读,自由交谈。轻松随意的氛围中,他们和自己亲密的同伴一起阅读习作。因为没有距离而更加温暖。另一方面,也鼓励把习作本带回家,和家长共同阅读。家长的参与,放大了孩子们心中对写作的定义,写作不单单是完成作业,而且是和爸爸妈妈一道走近自己的同学、老师,一道走进自己的生活。

  “相互阅读”不仅仅是“读”,读后的交流尤为重要。我们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课堂上的“你说我说”,孩子们畅谈自己读了几篇文章;最欣赏的是哪一篇,为什么;自己有什么收获(内容上、表达方式上)等。二是习作本上的“留言”,有点儿类似“跟帖”的味道。孩子们在读完的习作后面自由地尽情地挥洒笔墨,写上几句感想,或是提出一些建议,还画上各种有趣的符号。文章的作者也会对“留言”做出反应,或感谢、或解答。习作本好像充满了魔力,将孩子们吸引住,他们把它当成自己的,而非教师的天地。

  孩子们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相互阅读”的意义。“好好感谢妈妈吧”,这是读后的感悟,也是小伙伴彼此最纯洁、质朴的情感交流,比老师的说教更动人。“写得太好了”,得到同伴的认同与鼓励,会让他们更喜爱写作,更有信心。“再订正一下”、“加上小问题”是小伙伴的建议与期待,自然而友善地提示着改进的方向。

  孩子的写作兴趣是需要激发,写作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我们有责任找到提升他们兴趣和能力的策略。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他们明白写作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表达的需要、交流的需要,写作是快乐的。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