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对中小学教师阅读缺失的反思

时间:2008-07-08     作者:平凉二中 贾碧涛【原创】   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的阅读出现了某些积极变化,一些经典的教育名家名著开始进入教师的阅读视野,关于教育理念、课程与教学论方面、新课程评价方面的书已成为教师的读书热点。

  但相当一部分教师的阅读缺乏主动性,阅读目标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如为了提高学历、培训过关、写论文评职称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追求经济实惠成为一些教师的首要追求目标。阅读是一种积累,是一种厚积薄发,它拒绝浮躁,自然受到急功近利者的排斥。二是中小学教师工作和生活负担过重,缺乏理想的读书环境。现在普遍存在大班额班级,教师管理班级和批改作业等负担非常沉重。班级工作、各种辅导以及学历进修、职称评定、新课程及信息技术等各种培训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甚至假期也被大量挤占。

  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会议,教师难以静下心来读书。三是应试教育及其评价体系的影响。由于学生考试主要是课本上的内容,对教师的评价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几乎成了唯一标准。因此,很多教师就自然地埋头于题海和教辅中心,一心一意抓应试。放弃了学习和阅读,放弃了自我提升,在一种低效劳动中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四是教师的教育境界和自身阅读素养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把教书当做一种职业生存方式,对自身工作缺乏一种事业追求,从内心深处难以产生阅读需求。

  教书的人首先应当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可以使我们更有思想、更有品位,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一个阅读缺失的教师,就难以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潮流,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灵和精神上的引领,就无法从多元角度和更广阔的境界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对学生的教育必然缺乏一种精神上的底气。无论是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发掘以及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方面,还是课堂设计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教师必然会陷入贫乏之中,提供给学生的,必然是一种不愉快的教育。由于缺乏一种文化精神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使得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缺少一种精神上的引领,付出的大量劳动只停留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上。

  因此,作为教师,应多读一些中外教育家的名著名作。要有选择地阅读一些能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图书,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多新视角,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快专业化成长。广大教师要增强阅读的自主性和目标性,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内在的必然需求,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式之一。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