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作文精髓在于学会"解剖"

时间:2007-07-03     【转载】   来自:中国教育期刊网   阅读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我解剖别人,更多的是常常解剖自己。“解剖”这个词用在这里,既科学又形象,即严肃又幽默。作文要表情达意,对人的思想感情———自己的和别人的,如果没有真切的了解,怎么能够感受自己,然后感动别人呢?因而,这就必须像医学上的解剖一样,不能将观察停留在表面,而要由表及里,深入到人体内部去探窥。好文章,无论是说理的还是叙事的,都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内心世界,对人在具体境遇中的思想感情,“解剖”清楚了,才能通过具体的事件、场景、人物,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鲁迅先生的文章,特别是犀利的杂文,有极强烈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但他显得特别尖锐有力、击中要害,是因为他深厚的人性,爱憎分明得就像他浓浓的横眉和硬须。他“解剖”了国民性,“解剖”得那么准确而丰富,原来是基于“更多的是常常解剖自己”,他是从自己的“困顿”中看“世态”的,也就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爱其所爱,恨其所恨,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了。

  朱自清先生写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仔细品味,也看到那深刻的“解剖”。《背影》中对父亲逐渐的理解,正是在由表及里“解剖”父亲内心深处的同时,更多地在“解剖”自己的思想感情,看似表面矛盾的代沟,最后达到人性美境界的和谐统一,以父子情深打动着每一个读者。即使在《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样长篇的游玩文章中描写秦淮河的夜景,对那些看到的、听到的,都在想到中落实到“解剖”自己的心情,而表现出当时的思想感情来。在他的眼里耳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将自己融入了诗情画意之中,那是“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解剖”得是那么自然率真,恰到好处。

  学会“解剖”便是写好作文的精髓,这期发表的两篇作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学“解剖”的。

  首先是学“解剖”自己。罗盟萌同学的《抬起头,你一定行》不是认真地“解剖”着自己么?她“自小虚荣心就很强”,她的容貌又是“上帝的败笔之作”,她懦弱得在“几千人大呼小叫地跟着李阳疯狂英语”的场面中,竟然“唯独我生怕别人注意到,小声地跟在大伙儿后面”!她能学好英语,完全是母亲“疯狂”地逼出来的。母亲把她拉上天桥去诵读课文,为了壮女儿的胆,自己“放声读起英语文章来”,不怕读跑调,“一脸的镇静豁达”,这就是母亲示范的自信:“把头抬起来,你一定行!”确切地说,是母亲帮助女儿“解剖”到心灵深处,看到和找回了“坚定的自信”,才使丑小鸭变成了天鹅,写出了好文章!

  其二是学“解剖”别人。王嘉玲同学的《神石》就是非常认真地“解剖”了别人,那个充满失败感的年轻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年轻人滔滔不绝讲的理由只是表面现象,心理医生指出的“你有失败感”才是他内心的症结,“解剖”刀继续深入下去:石头虽烫并不神,“唯一的选择”不是石头,而是“努力”。作者把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从许许多多“别人”中提炼出这个“年轻人”,作层层深入的典型“解剖”,直至帮他找到“努力”这个“无价之宝”,一则好寓言才其味隽永了。

  “解剖”是对人认识的深化,思想的明确和情感的升华。要写好作文,非学会“解剖”不可!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