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探究时间:2008-07-01 小学语文创新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在课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得到发展。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以下就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作初步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是创新学习基础 新型的教学观念,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出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开展创新性学习的教学环境。 1、把时间还给学生。自主活动时间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首要条件,如果学生自主活动时间被占用,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由课堂的主角转变为课堂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这样,就可以从教师的嘴里省下时间,留给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航天飞机》一课时,可先板书“飞机”两个字,让学生畅言自己对飞机的认识,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外形、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又在“飞机”前面加“航天”两个字说:那航天飞机又是一种怎样的飞机呢?你读了课文对它一定有所了解。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充分地读课文,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航天飞机和普通飞机相比,外形更大,飞的更高更快,本领更大,它能绕地球转圈,能回收和释放卫星。这样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上主动的探索,就产生了一种更新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2、 为学生提供动手参与的机会。作为课堂教学的“导”者,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文中“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这句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不易理解,我们在教学中就可让学生上台演示,把小石子投放到放了半瓶水的瓶子中,引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想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有探索。因此我们语言教师要紧抓机会,让学生设疑。疑如在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学生看了课题就自己设疑:“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小稻秧是怎么脱险的?”然后老师就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由地读课文,通过同桌讨论,老师点拨来解决自己设置的疑问,弄明白小稻秧遇到的危险是大田里的杂草跟它抢营养,是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帮小稻秧脱离了危险。这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老师鼓励学生设疑多问,如果能持之以恒,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一定会大大地提高。 二、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创新性学习的条件。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与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老师应鼓励学生敢说、爱问,甚至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建议。例如张继的古诗《枫桥夜泊》,这首诗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在讨论诗人所见之时,有位学生说:所见是“月亮”“霜满天”“江枫”“渔火”。教师对这位学生的回答作了肯定,但有位学生马上提出:“既然诗人在船上,时间又是半夜怎么会看到‘霜满天’呢?”这个问题问的好,可以看出是经过了深入的思考才提出来的。老师就组织学生讨论这“霜满天”到底是怎么回事。讨论中,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体会到深秋的半夜常常会降霜,从而得了结论,这“霜满天”是诗人在写这诗时看到船舷上的霜,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感觉到此时此刻满天都是弥漫着霜,这是诗人由所见而引发的所感,正是这种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 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 1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在语言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例如在才《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训练:1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乌鸦会怎么想? 2,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创造性复述(戴头饰表演)。3,乌鸦真伤心,肉被叼走了,你能想办法把它要回来吗?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抓思路变通来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 ,抓思路变通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独特性。思路变通,简言之,便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如在识字教学中,教“伞”字,上面是一个人字头,下面是十字上面加一点一撇,也可以说是“上面是一个人字头,下面是半字少了一横,当中的是骨架,中部的长竖是把。”为防止学生把当中的一点一撇写反”,可提出:“为什么字中的一点一撇不能写反呢”学生会说:“一点一撇是的伞骨架,如果写反了,就撑不起来了。” 引导学生多角度想象或联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卧薪尝胆》一文时,当学生读了课文了解到受尽了屈辱的越王勾践回国以后时刻不忘报仇雪恨,他卧薪尝胆,发奋治国。终于转败为胜之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吴王夫差胜不骄,能听大臣的劝告,那结果会怎么样呢?如果勾践回国之后,不思治国安,寻欢作乐,那结局又会怎样呢?这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对于拓展想象,发展创新思维是很有好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