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时间:2014-04-19     作者:山西省长治市平顺中学 曹风兰【转载】   来自:中国教育期刊网   阅读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解极强的综合学科,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对地理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在学习“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在一年一度的元宵灯展上,哈尔滨举行了冰灯展,广州举行了花展。合作交流:有谁在寒假去过哈尔滨或广州,在那里你穿的是什么衣服?温度相差大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把哈尔滨和广州两地气候类型及特征的知识巧妙地融于学生备感亲切的生活环境,使地理内容“生活化”。学生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议论纷纷,积极讨论……面对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多样的答案,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巧妙地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突破思维,产生顿悟。这样的地理课堂,饱含着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深刻的,对知识的感悟是真实的,对情感的体验是积极的。是生活让地理课如此精彩。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除了课堂上教师有机适时穿插以外,我们还必须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地理。诸如订阅各种与地理有关的报刊,用活用好学校图书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上网,从网上及时、大量地获取有关的地理知识。电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比如,教材要求学生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安排生产和生活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在平顺可以建立大红袍公司?对这个身边鲜活的生活事例,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后有以下说法:经济原因——公司需要大量的价格稳定的花椒;自然条件的原因——上党盆地的气候、土壤适宜花椒栽培,花椒种植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通过这个讨论,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时代要求我们学好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家乡的生态。比如,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框题中,我让学生指出上党地区的几大污染源,并请他们提出治污的合理化建议。当时,课堂讨论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可以说,这不是教师的授课技巧,而是生活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退耕还林的兴起,是我在介绍全球变暖时穿插的另一个生活题材。怎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呢?由于很多学生家里都有土地退耕还林,对林木带来的环保效益,他们切身的感受是:原野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洁净了,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退耕还林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真是一举两得。这样穿插举例,就可以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应该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新教材的成功是因为它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因此,地理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课改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