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时间:2017-01-13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贯彻这一教育内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语文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重任。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相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且孕育着丰富的育人因素,它们的具体形象又为学生乐于接受。凭借教材,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给予有益或良好的影响,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渗透爱国主义的必由之路,将会喷发巨大的能量。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努力营建情感氛围,制造一个熔铸精神与灵魂的大“火炉”,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打动学生的心弦,对其情操进行“陶冶”与“熔炼”。 如:我在执教表现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时,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最近我在执教第九册第七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时,因为本组专题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了解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英雄事迹,本身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所以在上本组课文时,我动了一番脑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所受的屈辱,更深刻了解无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争,我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带领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阅读文本、观看影片、查找资料等活动中,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被极大地激发。 二、在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这些名言警句基本上都集中编排在“积累·运用”(回顾·拓展)的“读读背背”里,如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爱国名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有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名言警句:“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些流传千古的警句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品格,并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熟读、背诵名言警句的基础上,有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三、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爱国主义实施的途径之一。新课程标准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新课标要求小学的阅读总量是175万字。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等,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四年级时,我向学生推荐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学生在阅读中,真切感受到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手足之情。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我不但教给他们读书方法,还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而且学会了找有益于自己的书去看。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我还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