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整体单元框架下读写教学的思考

时间:2017-01-04     作者:付春平【转载】   来自:陕西省铜川市新区裕丰园小学

     现在的语文教材大都是以单元方式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的引领下进行单元导语、课文、课后思考、小练笔以及语文园地的安排。这些组成部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式彰显单元的主题。如果我们在读写教学中以单元为框架,挖掘教学资源,使学生的读写实践过程能在单元主题框架下有机整合并整体推进,就能使读写教学目标性、实践性更强,读写教学的效率更高。那具体应该怎样做呢?以下四点大家可以借鉴。

  一个单元贯穿一条主线 
  每个单元导读都有对这个单元课文特点的分析,也有对单元读写教学目标的简单要求,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却是本单元的主线,单元内所有的安排都是以此为主线安排的。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读中强调:把握主要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在此主线的贯穿下,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都抓住了人物这些特点反映父母的爱,虽然在表达方式上各有侧重点,却都紧紧围绕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单元内课前阅读、课后思考、练笔、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交流平台以及习作也都是紧紧围绕这条主线设计的。因此,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这条主线,在单元整体框架下思考读写教学的安排与设计,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安排读写训练点,使每一次训练目标明确精准,扎实到位,每一次训练都能朝着单元整体要求逐渐推进,最终达到单元目标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突出的写作特点与写作技巧。 
  一篇课文把握一个主要目标 
  一篇课文有多个方面可以作为读写教学训练目标,如果我们都要顾及,都让学生精读与练写的话,肯定是顾不过来的。教师要依据单元读写要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选择,把握一个侧重点进行有效学习即可。如《穷人》一课的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刻画都很精彩,教学时有的教师侧重环境描写的阅读与训练,有些教师侧重主人公心理感受体验并引导学生进行读与写。但是不管怎样选择,都不能贪多求广,面面俱到,只要把握一个侧重点,踏踏实实落实一个主要的读写目标,引导学生精读精练有所收获就可以了。 
  一个课时落实一个训练点 
  当老师选择好课文读写教学目标后,就要将其合理安排到每一课时中分阶段落实。如教学《闰土》一课,第一课时我安排主要学习闰土外貌的描写,通过“银项圈”“小毡帽”“紫色的脸”让学生感受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人物外貌特点,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第二课时则通过“谈捕鸟”“谈看瓜”这两件事让学生感受“我”和闰土生活的环境不同,经历的事也不同,明白描写人物不仅仅要写出人物外貌特点,更抓住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使学生通过两个课时两个不同的读写训练点的学习与落实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一个单元进行一次整合 
  在单元课程编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园地是独立出来的一部分,在教学时教师也往往是将语文园地独立进行教学的,实际上语文园地中所有的内容和前面的课文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没有前面的课文,语文天地中的内容和训练就成为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而园地中的训练是对前面所学课文的总结和提升,是单元课文教学内容重点的提炼和集中。因此,在教材编写上,语文园地可以独立,但在教学时,教师要将这些内容及时整合。 
  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单元内课文教学的顺序。如教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课文时,我就将古诗《舟过安仁》和课文《童年的发现》放在一起学习,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孩子相同的童真、童趣,从而更强烈地唤起学生童年的记忆。 
  单元框架下进行读写教学的关键在于整体把握,分步落实,灵活整合,将单元教材每一部分都合理、充分地利用起来,用单元目标的实现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逐步发展。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