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2016-12-22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刻板式的教学,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去,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可以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彻底打破了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习组织的真正变革。它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并不普遍。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太浪费时间,他们更喜欢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按部就班去完成教学任务。 2.课堂问题设计不科学。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不科学,存在问题设计过于简单,没有任何思考价值; 或者问题空泛、范围过大;或者问得过深、过难,学生不知从何答起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小组学习的效果。 3.重讨论,轻思考。有些教师出示问题之后,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并没有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思考,致使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讨论不够深刻,不能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4.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学优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学困生成了听众,结果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 1.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他们独特的体验,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应该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这样学生才能在平等对话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科学组建学习小组,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一般四人为一组,小组成员的编排采取就近原则,人员要相对稳定,优差搭配,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可轮流作为代表发言,一般是学困生先发言,不足之处学优生再做补充。小组合作学习使语文课堂迸发了生机和活力,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困生的自信心、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合理安排合作时间,让学生各有收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一步讨论、合作学习,以达到合作的最佳效果。例如,在教授李煜的《相见欢》时,我让学生赏析“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一句。如果贸然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他们可能很难分析得深刻到位。而经过思考之后就不一样了,学生们认为这句话不只包含了李煜远离故土的愁苦、对亲人的思念,还有他耽于享乐而亡国的懊悔,更有一代帝王沦为阶下囚的屈辱……可见,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非常重要。 4.精心设计合作内容,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合作内容制定的科学程度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制定合作内容前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明确重点和难点,把握好内容的操作性和难易程度。例如我在教《孔乙己》一课时就设计了以下问题: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有什么特点?细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作者借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想表达什么主题?这些问题的设计紧扣文本,难易程度适中,留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们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自主探究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