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时间:2016-12-21     作者: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中心小学 孙希茹【转载】   阅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曾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由此可见,德育无时不有,更是无处不在,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无声” 的效果尤为重要。

一、教学内容寓德育

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有着密切地联系。人教版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无论什么题材都做到了思想和语言的统一,它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能量的道德熏陶。语文课文选取的所有文学作品,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内在美和质朴美。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一边感受着祖国语言的美,一边又激发了爱国之情。《詹天佑》一课,人物的杰出爱国隐于文本之中,不显山不露水,字里行间却处处流露。通过引导孩子们走进文本,分组探究找出关键语句说明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二者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孩子们充分利用自主学习的机会,真正体会到人物的杰出才能源于他的努力,他的卓越,而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则源于他的爱国情怀。京张铁路做到了提前两年全线竣工是与詹天佑为国争气的信心分不开的。教育教学是顺理成章的,学生自然就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深刻。为了升华主题,课文结尾我出示了詹天佑的塑像图片深情地说:“当你经过京张铁路看到这座雕像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想说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畅所欲言:赞不绝口的,佩服之至的,说出报国理想的……这种聊天似的感悟心语怎会不唤起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心灵也得到了震撼,德育自然而然地寄寓教学之中。

二、教学环节渗德育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它很明确地指出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地位与要求。因此,语文学科德育目标的渗透无需刻意,要自然而然,而且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

(一)课文导入引德育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初始环节至关重要,它是激发情趣的环节,如果发挥不好,整堂课将黯然失色,德育目标也很难做到水到渠成。只有用激趣的语言导入才能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认真、有兴趣去读去悟,这样的渗透才是有价值的。

(二)抓住中心透德育

 中心句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课文思想的聚焦.。中心句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是标题,准确把握文眼,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品德教育,达到文道结合的目的。

(三)理解词语挖德育 

我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学会品词赏句,揣摩其中的德育内涵,从而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拓展延伸利德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因此,拓展延伸是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延伸到方方面面:生活经历、实践活动、课外读物……只要认真发掘,拓展延伸就能大显身手,德育职能就能充分发挥。 

三、教学策略润德育

(一)钻研教材,寻找渗透。钻研教材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而上好一节德育渗透课,最重要的同样是钻研教材,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寻找每课的渗透点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的程度。

(二)师生互动,生成渗透。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通过课堂互动,能够生成德育渗透点,从而提升和拓展了文本的价值。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创设一个和谐的互动的课堂,避免枯燥无味,要让学生在温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三维”目标才能有机地结合。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趋向,做到师生的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而有效生成,那么达成德育目标渗透就会顺理成章。

(三)明理提升,落实渗透。明理提升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逐渐明白道理,并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落实和提升。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学生通过朗读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明白了“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从而感悟到“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这里的明理和提升是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落实的,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也随之增强。    

四、精心设计促德育

教学活动中,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同时,从不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目的是加深学生的感受,使品德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内化。

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之后,我根据本组教学目标及课文内容设计这样的练习: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假如小女孩来到我身边,这样的练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任思绪飞扬,他们思考着、谈论着、书写着,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通过表达,受到了自我教育,学生的品德素质也随之提升。

总之,把德育融入智育之中,学生才能自觉地反省思考,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提高品德修养;教师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只要我们坚持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就一定会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同时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