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小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时间:2016-12-20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 崔 莹【转载】   阅读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除了需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主要是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等基本功,在这四个方面中,朗读又是最重要的,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有利于发展智力、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因此,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一、 小学生英语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在英语朗读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慢而混。有的学生朗读节奏过慢、拖沓,一字一字顿着读;有的学生发音不到位、无停顿,听起来是混着读。二是涩而回。学生在朗读时“生涩、不流畅”;背诵过程中,反复回词、回句,语不连贯。三是平而无味。学生在朗读中存在“无重音和语调”的现象,听起来很平淡。针对上述问题,我开始了小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二、小学生英语朗读三部曲——正确、流利、富有感情

小学生朗读英语正确是第一位。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起,教师就要教给学生科学、标准、纯正的语音。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加强自身的语音知识学习,把握示范——模仿法、对比启发强化训练法、归纳——演绎法、纠正鼓励法、拼读法、说唱练习法、游戏练习法等常见的小学英语语音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地应用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熟能生巧,达到流利。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发展朗读能力。英语对话中不同人物有着不同语言特点,语篇或故事也有着其特定的背景和描述语气。朗读得有感情要从速度、停顿、重音、语调、节奏这几方面来衡量和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英语。 

三、小学生英语朗读习惯培养——自主、自信、成为习惯

(一)让小学英语课堂书声琅琅。

1. 读中思、思中读,帮助理解。

小学五年级开始接触较长篇幅的文本。在学生刚刚接触文本或对话时,我尝试给学生自主的时间个人朗读文本,并提出以下要求:一是找出不理解、不能拼读的生词新句,并尝试自己解决——可借助单词表和听录音,或向他人求助;二是针对文本内容,提出几个问题。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文中现成的问题,也可以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他学生通过朗读来寻找答案。教师多问几个“Why?How do you know this?”学生必然会朗读文本回答,教师便可再多问几个“How to read the sentence? Who can read better? Who want to show ?”将教学内容寓于以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过程中。

2. 读中练、练中读,促进交流。

在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后,就要听CD-ROM并跟读,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然后采取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展开多种形式模拟情境交流。

3. 读中悟、悟中读,增强语感。

对话教学、语篇教学或故事教学,在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能正确流利朗读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方式来朗读。可以是个人朗读、同学齐读、分角色表演朗读,也可以是一人分饰多角色朗读。让学生享受自己的朗读成果,领悟英语朗读的方法,进而增强语感。 

(二)让课外朗读成为习惯和必须。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坚持和毅力,也需要校内校外的协调统一。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还得依靠家长的力量。作为教师,要让家长明白培养孩子朗读的习惯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同时要提出学生在家朗读要求,坚持要求孩子大声读出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展示力。

总之,朗读既是英语学习的一种重要内容,又是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感情,帮助理解文本的内容,而且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明确不同的朗读要求,进行正确的朗读方法指导,强化朗读能力训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习惯。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