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初中历史军事教学时间:2016-12-20 中学历史教学中专门史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外交,军事几大类。下面我就中国军事史方面谈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军事历史知识,科学揭示军事历史发展的规律 初中阶段军事史知识是杂乱的、零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同类军事知识加以综合,使其系统化,并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如,在讲授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以及当时的火药武器时,可对中国古代的兵器发展史作一简单总结回顾:夏朝人使用铜兵器、商朝人使用青铜兵器、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兵器、东汉时期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三国时的战舰、唐朝的火药武器、火箭,到宋元时期的突火枪、抛石机和铜火铳。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分析其发展线索:中国古代的兵器经历了一个由冷兵器到火器的发展过程,并同时揭示其发展规律:中国古代兵器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是伴随着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的,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一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二、注意挖掘古代军事史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在讲授古代军事文化成就时,要突出其世界史上的历史地位。 我国是火药和火药武器的最早发明者、使用者。我国漫长而复杂的战争历史中涌现出了众多虎奋鹰扬的军事名将和广博精深的军事著作。 如在介绍《孙子兵法》这部兵书时,指出,该兵书所提出的战略战术原则,不仅中国历代兵书都以它为依据,而且波及国外。被日本人称之为“将相秘本”、“东方兵学柱石”。发动一战的德国皇帝在失败后读了此书,不禁发出“可惜二十年前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叹息。直到现在,西方的一些军事著作还经常引用此书,它的不朽价值是世界所公认的。 2.在讲授军事人物时要渲染民族英雄为国请命的悲壮事迹,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感。 如在讲授 “西汉与匈奴的和战”时,不仅要讲清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建功立业的历史知识,还应介绍少年将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公而忘私的品德。再如,在讲授 “元朝统一全国”这一目时,教师应该通过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誓死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的事迹的渲染,以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赏析,歌颂民族英雄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 3.在讲授农民战争时,要揭示农民战争的原因及其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农民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及其规律。这就是,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使他们无法生活下去,只有被剥削阶级的反抗和斗争,才能迫使剥削阶级节制其剥削欲,保证社会生产正常进行。从秦末汉初的历史对比充分说明了农民的阶级斗争是保证社会生产正常进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三、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战争的不同性质,培养学生全面地、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战争历史,繁多的战争,有的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与安定,有的却阻碍了历史的进步,给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战争性质的区分主要通过对战争的目的和战争所起的历史作用等诸方面的分析而成。如: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争霸掠夺战争,因此具有非正义性。战国后期,秦国的长平之战是统一战争,因此它具有正义性。 通过对不同的战争具有不同的性质的分析和讲授,有助于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