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重要性

时间:2016-12-20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 冯淑慧【转载】   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失去了学生的自主预习和探究,单纯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一切的创新都是妄谈。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那么低年级孩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该如何培养呢?

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布置预习的内容,必要的方法指导是不可少的。

一、心理指导。低年级孩子识字不多,心理承受能力和语言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尚未形成,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无法一蹴而就,应遵循“小步子”的原则。所以,一开始并不能急于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更不能急于一下子就要求他们有多好的自主学习效果。而应通过先向孩子们介绍许多有关中外名人自学成材的故事,反复向孩子们阐明“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让孩子们认识到: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终身受益,而学会预习则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从而激发孩子们对预习的需求感。与此同时,在向孩子们介绍预习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还应适时地布置一些较易于预习的学习内容,请孩子们回家尝试预习。与所谓“正规”的预习不同的是:这个阶段的预习更注重孩子们预习的心理感受。只要孩子们认真预习了,无论他们从预习中所得的多寡,都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其目的在于减少孩子们的预习心理压力,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由于受到老师的努力激发和积极保护,这一阶段后,大多数孩子能从心理及行为中接受“课前预习”这一自主学习的环节。这时,我们的“预习的心理指导阶段”就大功告成了。 

二、方法指导。对于低年级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主要体现在平时“见缝插针”的点滴指导上,但也不可忽视为此而专门设立的几节“预习课”: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在老师的直接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说平时的分散指导达到“涓涓细流”的效果,那么“预习课”的集中指导便有“开闸蓄水”的功效了。

三、学习反馈。课堂教学改革之初经常听到老师们说:“我最怕学生去预习了,她们通过看书预习,都知道答案了,我可怎么上课呀!”“怕学生学会,怕课堂上无法应对”是许多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病源所在。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现在的教材已经不像以前把新课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写得一清二楚,而是给学生留下了许多思维的空间;其次,加强备课,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探究灵活的应对策略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因此,在课前,我们要充分了解孩子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了些什么,是怎么会的,有什么疑难,会提什么问题……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有应对自如的可能!

走进课堂,我们也不要急于“自以为是”地讲解所谓的重、难点。而是先请孩子们展示预习成果,讲课时结合学生的预习成果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对于学生已经完全理解的知识,我们就不必“老生常谈”,可以“轻轻带过”;对于学生只知“是什么”,而未知“为什么”的知识,应加以引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对于学生不理解的知识,可重点组织“攻关”,进行“深究”;对于那些囿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面,教了也未必懂的就不教。这样,教在了学生最需要处,最需要时,效果怎会不好?

自主学习后的展示反馈是孩子获得成就感的必由之路,让孩子多在这条路上迈步,才能保护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的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它们的整体效应。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