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时间:2016-12-16     作者: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关小学 邵育兰【转载】   阅读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口算练习,打好计算基础。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开学时,我会让每个同学准备一个口算练习本,每天练习5至8道口算题,同桌之间互判,两个星期检查一次,每月评比一次,评出口算小明星,进行表扬、奖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积极性,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也随之提高了。

二、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熟记常用数据,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进行的强化训练有:①自然数中1~10每个数的平方;②个位上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的口算方法;③一些特定的计算结果,如125×8=1000,25×4=100;④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⑤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36几个常见数的积。这些特殊的计算结果在计算中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熟练地掌握、牢记,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较高的效率。

三、重视估算训练,培养估算能力。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检验。比如:19.8×3.1,计算前让学生估算一下,学生把19.8看作20,把3.1看作3,20×3=60,所以19.8×3.1的积大约在60左右,在计算后继续让学生估算,两个数的最低位上分别是8和1,所以所得乘积的最低位上肯定是8,与计算出来的结果对比,若不是8,那肯定是算错,起到检验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四、灵活应用简算,提高运算效率。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过程简化的计算方法。简算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更加简单,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只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能做对,但是当同样的式子放在其他题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了。所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简算的价值,做到能简算尽量简算,这样可以提高运算的效率。

五、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平常的计算训练中,我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以下几点:

1.看清题:就是认真看题。看清数字,看清运算符号,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要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

2.仔细想:就是认真审题。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开始算。

3.认真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无论是作业还是练习,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括号的书写尤其要规范,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草稿纸上的竖式,数位要对齐、条理清楚。

4.仔细查:就是做完题后要认真验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既要检查数字及运算符号是否抄错,又要检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另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合适的验算方法,如逆算法、交换加数乘数位置、带入原题检验等验算方法。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