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时间:2016-12-15 怎样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的学习中去,把语文课文讲活呢?有了多媒体教学,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灵。如讲授第十册中的《金色的鱼钩》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教师提问: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课文中的 “金色的鱼钩”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在教学开始加入了大量的写作背景以及年代的介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理解文章,降低了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也增加了课外积累量。教师启发学生:老班长怎么死的?在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老班长的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一、模拟过程, 使学生获得 “真” 的感受 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 多媒体的模拟功能, 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文学艺术中的世界展现在论文格式学生面前,既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第十二册《灯光》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千钧一发”一词,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这危急的时刻……面对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再找不到突破口,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战友______;如果还不能找到突破口,我们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______;甚至这次围歼战就可能______。在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创设情境, 使学生得到 “美” 的熏陶 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 “易破碎”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一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再用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被乱砍滥伐,山上一片荒芜。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 三、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一堂课是否优质,主要是看重点和难点能否突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为我们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的叶子: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 “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但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的含义。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 总之,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