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时间:2016-12-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呢? 一、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此时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带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教学达到最佳状态。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小组学生准备几个多位数,先在小组内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不用计算就能准确地一眼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几名学生说了好几种意见,但都不是最恰当的,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都被难住了。我接着说:“人多赛神仙,同学们齐心合作讨论讨论、交流交流准能解开这个谜,不信你们就试试看。”此时,合作交流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讨论非常活跃。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作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关注学生合作的进程,了解各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点拨,适时调整。学生很快掌握了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又如在讲正比例应用题时,作为教师可以提问:“谁能不爬上校门口的两棵白杨树去量就知道树的高度吗?”此时,学生产生了欲罢不能亟待解决的困惑和悬念。教师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给学生讲关于如何利用金字塔的投影测塔高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树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掌握正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二、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问道:“同学们,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学生说:“不同意。”我又问:“为什么?”有一个学生说:“上下两条边看上去比左右的两条边长。”又有一个学生说:“其中两条边明显长一些,另两条边短一些。”接着我又问:“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边之间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证明这个结论的对错呢?”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后,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又如:在讲“圆的面积”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你想把圆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怎样割拼?拼成后的图形与圆有怎样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割拼的方法,并根据拼成的图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交流时学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给同伴。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注意信息交流多向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中要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集体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在练习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将一些三角形装在一个纸筒里,我问学生:“如果仅露出一个角来,你能判断出它是哪一类三角形吗?”一名学生回答:“能判断。如果露出的这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如果露出的是钝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如果露出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针对这个学生的发言,我问学生:“你们都同意这个意见吗?”学生意见不一,思维出现障碍。于是我说:“他对了一部分,谁能来补充完整呢?”这时,又一名学生说:“他说得不全对,我来补充。他的前两个说法是对的,第三个说法就不正确。如果露出的角是锐角,那就不一定了,因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中都有锐角,所以不一定能判断。”我接着上面的回答说:“你说得很对,那怎么来判断呢?”学生们立刻进入思考之中,有的甚至窃窃私语地和同学交流。此时我便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与讨论。一会儿,一名同学站起来说:“我能判断。我可以测量刚才露出的两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计算出另一个角的度数。再根据这个角来判断它是哪一类型的三角形。”,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是多么的重要。 总之,在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争论和冲突中,学生不得不根据他人的看法,重新考虑自己的想法,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