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打好“防疫针”出好“感情牌”作好“补救文”

时间:2016-12-01     作者: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南栾小学 马 娟【转载】   阅读

近几年,各地校园暴力事件频频被曝光,数量逐年增加,且暴力情节越来越严重。面对校园欺凌事件,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通过多措并举,落实教育责任,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成长环境。

一、防患于未然,打好“防疫针”。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把工作做在前面。学生因为年龄小,心理不成熟,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恐惧心理,应对无措。为此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要告诉学生,在我们的身边,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是我们的同学,可能存在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情况。对此,我们既不能心存侥幸,也不要过于害怕,消除息事宁人、害怕报复的心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要机智勇敢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做“沉默的羔羊”。要相信正义的力量,并主动向父母或老师反映情况,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法制文明“从娃娃抓起”,是惩治、遏制校园暴力的有效手段。要让孩子们从无知无畏,变成深知深畏。通过班队会、法制报告会、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等形式,强化对学生遵规守纪、友善相处等教育与引导,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法制教育,力争将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注重情感交流,出好“感情牌”。教育学生学会谦让。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的结果显示,“日常摩擦”为起因的校园暴力事件居首,占比55.0%。可见,同学之间的矛盾大都是因生活小事而起,发生矛盾时我们应多做自我批评,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考虑,即使得理也需饶人,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一声“对不起”“请原谅”可以一笑泯恩仇。教育学生学会宽容。教育学生要有宽广的胸襟。“仁者爱人”,睚眦必报不是君子之为,更不是君子之风。对待他人的评价,无论是好是坏,都应坦然对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别人的意见应正确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时冲动,动辄拳脚相向,只是莽夫所为。

三、迅速“出手解决”,作好“补救文”。很多时候,受欺凌的学生都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他们在受到欺凌以后,不敢或者不愿意告知家长和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因而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我们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和处理,这样对受害者是一种心灵慰藉,对欺凌者更是一种教育与震慑,切忌采取和稀泥的处理方式,“惩前不力,何以毙后”?事情发生后,要找当事双方了解情况,只有把好脉,才能对症下药进行帮教。对被欺者给予充分的同情和劝慰,并让其相信老师能够帮助他很好地解决问题,以消除当事者的后顾之忧,消除其恐惧或报复心理。其次,要根据情节轻重对欺凌者作适当处理,为受害学生撑腰。如果情节较严重,必须通知家长;涉及校外人员的,还需要让派出所介入。只有坚决打击欺凌行为,才能打消受害学生的思想顾虑,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同时,对欺凌者,要本着严慈相济,促使他们积极转变。要在当事者充分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在化解争端中抓住思想教育契机。以循序渐进、防止反弹为主要目标,扎实做好欺凌者的教育转化工作。同时,班主任要了解其家庭构成、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在全面会诊的基础上,对家长提出具体建议,制定教育转化方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