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学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此,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被广大中学师生所重视。然而,有些学生尽管读了一些课外读物,做了许多阅读理解题,但阅读理解能力仍不见提高。语言水平低当然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没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就谈不上阅读能力。但是,除了词汇、语法、句型、语篇分析等语言因素外,影响阅读的还有一些非语言知识方面的因素,如逻辑推理、深层理解能力、评价判断能力以及背景知识的多寡等等。现将教学中的一些关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做法总结如下,与同行探讨。
一、明确目标,培养阅读兴趣
高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克服阅读中诸多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特别是对阅读的兴趣得以长期保持。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靠学生自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能够阅读英文报刊已是每个英语学习者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英文报刊文章时代感强,内容新,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涉猎。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难度适宜、题材广泛且又能使他们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如New Concept English;也可以从因特网上下载阅读材料等。??过诸多尝试,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
增加阅读的愉悦,这是改革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青春年少,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相反,如果学生无阅读兴趣,再好的佳作精品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上下功夫。
要创造阅读气氛。教师要注意学校及班级的环境建设,力争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读书的空间,也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充实有益的课余时间,可以把读书活动从校园延伸到家庭。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①学生词汇量不够;②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熟练;③显示的知识面较广。语言学习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但有益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着重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如文章的体裁、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隐含的意义等。在课外,我们则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涉猎、不断扩大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英文中的佳作精品更是蕴含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读起来荡气回肠,令人震撼,令人陶醉。学生阅读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实用功能,又要注意它的熏陶感染功能,感受其中的精华和思想情操,这就有一个方法的问题。学生阅读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这两个方面各有要注意的地方。课堂上必须创设宽松的环境,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腾出课堂教学的时间用以自读,学生阅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能都是逻辑推理、常规思维,要有形象思维。单提出问题不够,在脑中要能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构造出种种鲜活的形象。在有限的课堂里能开展无限的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借鉴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1)信马由缰法。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因为漫无目标,所以可行可止。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2)蜻蜓点水法。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3)囫囵吞枣法。(4)改弦易辙法。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求,马上换书。再无味,再换,至三番乃止。这四种方法我们不妨教学生一试。
三、在阅读教学中贯穿讨论式教学
阅读是获取书面信息的解码过程。讨论式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阅读教学中的讨论活动安排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阅读前的讨论是围绕即将阅读的材料提出话题或问题,通过讨论唤起学生的背景知识和阅读兴趣,使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材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带着目的去读。例如,在教学高一上册第一单元Chuck’s friend 这篇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论“If you were alone on a deserted island, what would you do in order to survive?” “Ever read any other book about island life? ”这两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验和知识,想象荒岛生活,并做出回答,然后教师将他们的答案稍加整理写在黑板上,以此作为本篇文章的导读。阅读中的讨论往往与掠读、跳读、细读等不同层次的阅读相对应,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细节、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等。仍以Chuck’s friend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边阅读Chuck’s friend 这篇文章,一边谈论“Who is Chuck? Who is Chuck’s friend? Is he a human friend or an unusual friend?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这些问题,从而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阅读后的讨论,一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并进行交流;二是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悟出某些句、段的内o?,评价文章的特色和对比文化的差异等。这个阶段的讨论层次较高,对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例如,在读完了高一上unit 10课文Are we Endangered?学生对濒危动物的意识,实际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了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又如,读了SEFC IA unit11 Harry potter这篇文章后,教师要求学生讨论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real world by reading JK Rowling’s novel?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既练习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又讨论了深层次的问题。该方法对学生在阅读时从表层理解提高到深层理解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长此以往,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