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时间:2016-09-12 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实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情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都是具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同时在演示实验中,不失时机的进行各个环节的启发,调动学生思维,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例如, Fe(OH)2的制备实验,演示新制的FeSO4和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该现象立即就会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原因:①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为何要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地挤出NaOH溶液?③久置的NaOH溶液中会溶解了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得出FeSO4和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然后立即换一瓶??煮沸以除去氧气的NaOH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得到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为灰绿色,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学生的疑问:怎样才能使生成的Fe(OH)2被氧化的速率减慢呢?结果??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以后,最后选用在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作保护层,再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就得到了Fe(OH)2白色沉淀并保持了较长的时间不变色。演示实验中除了操作外,问题的引导是否到位是很关键。要渗透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实验设计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目前,高中的化学实验大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课本编排出实验条件、药品、步骤,来验证某物质的性质、某物质的制取方法或某个反应原理,学生依葫芦??瓢、照方抓药,毫无创意和新意。而探究性实验就是挖掘书本已有的实验内容和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有新意境、新内容的实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和思考;把学生导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他们亲历其境,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猎取新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层次上观察和思考,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创新探究能力,并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灵感”有所激发。例如关于Cl2与水反应,先让学生观察氯水的颜色,小心闻气味。然后将氯水滴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用PH试纸测氯水的酸碱性,最后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入数滴稀硝酸观察现象。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推论得出结论,进一步提出探究性的课题:将氯水慢慢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由此现象,你可以做出什么推测?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通过探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过这样一系列的实验——启思——引探——验证,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三、推广微型实验,体现绿色化学原则。 微型化学实验是国内外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以其仪器花费少、药品消耗少、操作安全、污染较小、节省时间等诸多优点而被普遍采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生数量多,实验设备较少的现状,大力推广“微型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微型仪器,寻找一些代用药品,为完成课本一些实验或探索一些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活动。如高一化学(必修1)中二氧化硫性质探究实验,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代替二氧化硫气体,采用点滴板实验,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污染,同时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 四、利用多媒体实验,实验录像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某些不足,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可以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模拟化工生产和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及重新组合的过程;可以将一些不适宜做演示的实验利用多媒体实现。如钠与水在试管中的爆炸,铷、铯和水的反应。既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有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注重实验的创新与探索,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增加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