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析物理教学与科学素质的培养时间:2016-09-12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科学,以物理学为根基发展了很多分支的学科。物理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使之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其有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物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中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国家的发展依赖全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提高全民族人口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性功能。人口素质即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而科学素质是各项素质中的主体,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强烈的求知欲、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能力;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怎样把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熔入到物理教学中这也是顺应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需要。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物理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通过这几年的物理教学工作,我谈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几种途径。 首先,从教育观念入手。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就要依赖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不能把教学仅仅看成是传授知识,应注意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中建立良好的思维结构。 在课堂讲解中应将物理内容与物理学的发展史结合起来。物理学中每一项成果的取得,每一种理论的创立都是无数科学工作者执着追求、勇于探索、大胆想象、反复论证的结果。如牛顿由下落的苹果联想到了地球和苹果之间存在引力,进而通过数学上的天份,理论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法拉蒂通过大胆的设想:“磁也能生电”,通过长达八年的研究终于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如果说奇妙的物理世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话,那么贯穿于物理学中每一位科学家的动人事迹和优秀品德也是影响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安培把马车当黑板,牛顿把手表当成鸡蛋丢进锅里煮,伦琴发现X射线是寻根究底的结果。“不迷不成才”,正是这些科学工作者忘我的工作状态,才有了科学的一步步进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能循着物理学发展的脉络感受到物理学的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从中领悟到了科学家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严谨求实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这对学生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有益和重要的。 再次,可从教学方法上入手。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如在讲解《电阻定律》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首先提出电阻的大小和金属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都有关,而它们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关系呢?下面就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来探究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再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去讨论:“物体运动一定要先靠力维持吗?”“物体受力时有没有惯性?”“为什么说地球在飞速旋转,而我们向上一跳还是落回原地呢?”“为什么行驶的汽车里的苍蝇还可以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这样把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画龙点睛的点评。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可在实验室,把学生分成两到三人一组。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能力培养尤其重要,进而提高科学素养。 最后从教学手段上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手段就是教学媒体。如课堂上使用的教材、黑板、粉笔等,实验课所需要实验场所、设备、仪器、材料等。 教学方法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实现的。所以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是有帮助的。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 通过本人近年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调查总结出了这样的规律。当要呈现模拟动画、科学的图象时,使用多媒体效果是非常好的。但在物理的学习中,公式的推导是必然的,如果一堂课只是在点击鼠标,播放制作好了的课件(特别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学生感觉就象是放电影,教学的过程就显得索然无味。所以在进行一些公式的推导和演算时,就必需采用“粉笔加黑板”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