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时间:2016-04-10     作者:李霞【转载】   阅读

 数学教学对于有些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我们教师特别是教低年级的老师就更应该多费一番脑筋,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引导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多动脑筋,多下功夫,高效地运用课堂40分钟,让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学生乐学。
  
  一、教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应做到心中有数
  
  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我们要清楚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不能过高地估计或要求他们。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量一量》这一课时就曾经过高地估计了学生,当时我觉得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因为尺子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一年级教学数序时就经常接触尺子,只需强调测量时物体的一端跟零刻度线对齐,然后教会读数方法就可以了。在反复强调这两点之后,我让学生们动手量数学书的宽,学生们在动手操作后反馈回的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为了弄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我让他们都按自己的方法量好别动,然后我逐个逐个去看,发现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学生不知道何为宽,何为长;还有的同学把尺子拿倒了,有刻度线的那一边没有挨着要量的物体,而是用没有刻度线的那一边挨着要量的物体;还有的同学尺子拿倒了,大数字的那一端在前面,零刻度在后面。这时我才发现自己过高地估计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对于我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一片空白,我迅速改变策略,一个一个手把手地进行教学。
  
  二、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不要所有的数学概念都上纲上线,只要他们自己明白就行,因为他们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很有限。如果要求他们把数学概念一字不差地死记硬背,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实在太枯燥了,时间一久就会逐渐散失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一年级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几何图形后,有一个习题要对这些几何图形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我在反复讲解后,学生们仍然一知半解,特别是对于圆和球根本就无法区别开,怎么办呢?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我把数学书打开,分别把这些形状的实物放进去,然后把书合上,让学生们观察,很快学生们发现有的实物放进去后数学书还能合上,而有的实物放进去后数学书合不上了。于是我问学生们有什么感想,一个学生的话让我记忆最深刻,他说:“胖”些的放到书里后合不上了,“瘦”些的放到书里后还能合上。我接着说“那我们就把‘胖’些的分为一类,‘瘦’些的分为一类。”然后我又特别地演示了一下圆和球,让学生们明白,圆放进书中后书还能合上,但球放进书中后书就合不上了,学生们就明白了球能随意滚动,而圆不能。
  
  三、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有的老师在每一个环节后都安排了合作学习,活动太多、太杂,时机把握不够,时间把握不够,给人的感觉是走过场。没有明确的分组,活动开始后,学生自由组合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并发生争吵,这样就完全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小组每位成员的分工不明确,这样就会出现学生一会儿都抢着干这,一会儿又抢着干那,时间到了,任务没完成,收获也没有。对于活动过程和结果不会记录和总结,有的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积极参与了,而且很认真,但不能把活动中有价值的发现记录下来,汇报活动结果时要不什么都说不上来,要不说得都是无关紧要的。
  
  四、作业的设计要做到精而少且形式多样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精拣细选,既要对知识点的巩固有帮助,又要难易程度适中,还要形式多样,切忌机械重复。特别是在课内进行巩固练习时我更注重形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有时候是我给学生出题目,有时候是学生出题目考老师,也有时候是学生出题目考一考自己的好朋友,并由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改进。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