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荐
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回归语文之本,强调“读书”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学习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
——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导师、广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小槐
读书确实是需要能力的,这样的能力,谁都需要学习,需要锻炼和培养。而这样的学习、锻炼和培养,首先需要跳出实用主义的泥沼,需要从孩子开始才行。
——著名作家 肖复兴
一定年龄进行一定的阅读。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青年作家 赵瑜 摘自《大河网•河南商报》
媒体推荐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科目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语文科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光明日报》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译者:刘浩然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著名小说家,“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一向以“文坛硬汉”形象示人,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1899年,海明威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中学毕业后,他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受到了良好的训练,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强的兴趣20世纪20年代,海明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在我们的时代里》、《舂潮》、《没有女人的男人》、《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等其代表作《老人与海》,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1954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老人与海/1
英文原文:The Old Man and The Sea/77
附录/1 81
乞力马扎罗的雪/182
英文原文:771e Snows of Kilimanjaro/21 3
后记/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