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说明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价格
¥13.2
累计销量0累计评价0消费积分13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1348567
作者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作者), 刘军 (译者)
作品类别
教辅类
规格
23.8 x 16.2 x 2.2 cm
发行
全国新华书店、京东
出书热线
18008632609
出书邮箱
998book@sina.com
售罄
收藏
图书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简介:保尔出生于一个贫苦的铁路工人家庭,从小天真顽皮,富有强烈的抗争意识。在地下赏员朱赫来的帮助下,保尔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分奋不顾身地从匪兵手下救出朱赫来,自己却因此被捕,受到严刑拷打,但未吐露只言言片语。他上前线后奋勇作战,数次立功,数次受伤,最后不得不因右眼失明离开前线。在地方上,保尔继续奋战在建设首线,不顾伤病,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在天寒地冻的筑路工地上,保尔与共青团员们一起与寒冷、饥饿、关病和匪帮的偷袭作斗争。即使双脚冻坏,发高烧仍然不下火线,直到昏倒在工地上,因身患伤寒差一点不冶身亡。在遭受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沉重打击之后,保尔考虑的不是自己生命的长短,而是如何尽快重返战斗岗位。他终于找到了以笑代刀的战斗途径,实现了日夜盼的重新归队的理想。

目录/作者

名人推荐

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回归语文之本,强调“读书”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学习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
——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导师、广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小槐
读书确实是需要能力的,这样的能力,谁都需要学习,需要锻炼和培养。而这样的学习、锻炼和培养,首先需要跳出实用主义的泥沼,需要从孩子开始才行。
——著名作家 肖复兴
一定年龄进行一定的阅读。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青年作家 赵瑜 摘自《大河网•河南商报》

媒体推荐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科目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语文科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光明日报》

作者简介

作者:(苏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译者:刘军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1919年入伍,成为布琼尼骑兵团一名侦察兵。由于长期参加艰苦斗争,他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复员之后,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主要著作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中诞生的》。其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反映了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

后记

著名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性人物。他早年入伍,一生都致力于革命工作。由于长期身处艰苦的斗争环境之中,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凭借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以纸笔为武器同病魔作斗争。
全身瘫痪之后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在病榻上创作并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青年布尔什维克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并通过对主人公生活道路的描写,揭示了苏维埃国家新一代在激烈的革命风暴中,锻炼成为具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过程。
这部小说出版后获得了巨大成功。问世不久,便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并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受到同时代人的热烈称赞。这部闪烁着崇高理想光芒、洋溢着生活激情的经典之作,在前苏联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942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译介到中国,成为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
苏联美术界中功勋卓著的著名油画家尤·涅普林茨夫,于1951牟绘制了著名画作《战斗后的休息》。这幅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画家动情着力的描绘,令卫国战争中苏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因此,在为本书设计封面时,设计师特别选用了这幅经典画作。在此,本社特向画家尤·涅普林茨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文摘

“沙皇被推翻了!”这个震撼人心的消息像旋风一样扫进了整个小城。 城里的人们都不敢相信。一列火车在暴风雪中慢慢驶进了车站。两个穿着军大衣、扛着步枪的大学生和一队戴着红袖标的革命士兵从车上跳下来。他们逮捕了车站上的宪兵、年老的陆军上校和当地驻军的警备队队长。这样一来,城里的人们都相信了这个消息是真的。于是,成千上万的居民经过白雪覆盖的大街,来到了广场。
他们十分专注地听着那串新鲜的字眼——自由、平等、博爱。
然而,充满激情和喜悦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城里又恢复了昔日的平静,只有在孟什维克和崩得分子(也就是“立陶宛、波兰和俄罗斯犹太人总联盟”的成员)所盘踞的市参议会上,多了面飘不起来的红旗。除此之外,其他一切毫无改变。
冬末时分,有一个近卫骑兵团开到了小城。每天早晨,他们成群结队地骑着马到车站去抓那些来自西南前线的逃兵。
这些近卫骑兵满面红光,身材魁梧。军官大都是伯爵和侯爵,他们的肩章是金色的,马裤的滚边是银色的,一切都与沙皇时代一样,好似根本没有发生过革命。
一九一七年即将过去,对保尔、凯利莫卡和辛辽沙来说,一切都没有发生改变,做老板的依旧是那些家伙。可是,到了雨雪飘零的十一月份,怪事就发生了:许多陌生的人开始在车站上忙碌着,从前线回来的士兵越来越多了,他们都有一个新奇的称号——“布尔什维克”。
城里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威风而又响亮的称号是从哪里来的。
近卫骑兵要想抓住那些前线的逃兵并不容易。车站上被子弹打破的窗子越来越多了。而从前线逃回来的士兵都是成群结队的,无论是谁阻拦他们,他们就会以刺刀相拼。到了十二月初,一列车一列车的逃兵蜂拥而至。
近卫骑兵封锁了车站,企图截住列车,抓住逃兵,但他们反而遭到机枪扫射。那些习惯了出生入死的人纷纷从车厢里冲出来。


所有评价(0)
与描述相符
0

  • 非常不满
  • 不满意
  • 一般
  • 满意
  • 非常满意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