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考试群体作弊频发探因:拿到证就可以加薪,所以铤而走险时间:2014-11-02 有了证书就可加薪评职称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目前有1000多项职业资格考试,群体舞弊事件多发生在通过率低、“含金量”高的证书考试中。此类证书因其资源紧缺,参与作弊者各自逐利,不惜铤而走险。 一方面,这些证书的“含金量”源于它们都是行业“硬门槛”且是“高门槛”,通过率低而资质受认可度高。 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考试分为准入类和水平类两种,前者具有行政许可性质,是从业必备的证书,如律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后者是水平等级评价证书,如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等。 此次曝出群体作弊的执业药师考试是从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的“准入证”。我国建筑业施工企业超过10万多个,从业人员大概在3500万以上,而安全员、监理员、建造师等“五大员”配备是工程招投标的“硬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显示,2013年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实际参考人数为32万余人,其中合格率仅为15.72%。国家司法考试人数逐年攀升,近五年保持在40万左右,近十年的平均通过率仅为15%。而一级建造师每年的通过率也只有10%左右。 另一方面,证书的高“含金量”还来自于其背后的“高收益”。一般企事业单位比较认可职业资格证书,有证才能加薪或评职称。“河南一家国企分公司的员工曾经集体培训,拿完证回去每月就能涨几百元工资,评职称也很管用。”武汉一家人力资源培训机构负责人说。 而职业资格证书“人证分离”现象滋生出不菲的“挂靠费”,也吸引不少人急于取得证书。以建筑行业证书为例,一级建筑师证挂靠“行价”每年12万元左右;一级建造师2万至4万元,二级建造师1.2万元左右。 此外,执业药师证、注册会计师、房地产评估师也都明码标价,几乎半公开化,并滋生出灰色产业链:证书持有者通过“挂靠”获利,企业“租来”证书实现资质达标,中介机构则通过资质转租收取服务费。 司法部门人士建议增设“破坏考试秩序罪” 执业药师、建造师、司法考试等关乎群众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平,对于这些职业资格,政府部门必须严考严管,真正确保从业人员的实质水平;提高防作弊手段,加大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但除这些重要的职业资格考试外,我国还存在众多“可有可无”的职业资格证书。湖北省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李锡元说,应着力培育规范有序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市场,该保留的要加倍监管,该取消的应取消。 李锡元指出,当前,确实存在一些权力部门、行业协会与社会培训机构相互勾结,以职业资格考试之名,行收费之实,有权力寻租的嫌疑,还容易滋生腐败,对于此类并非必要的资格证书,应逐步清理。“要让市场规范起来,不仅要处罚作弊者,更要打掉背后的食利链条。” 此外,业内人士还指出,应强化资格证书的科学管理,对于考取了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纳入动态监管,不能一劳永逸,一证终身,遏制“人证分离”的现象。 针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司法部门人士认为,应加大违规违法成本。目前,我国刑法只对考试中泄露、窃取国家秘密行为有相关规定,但是对提供作弊场地人员、提供作弊所用的计算机网络终端人员等外围人员,则没有明确的惩处条款。立法机关可以考虑专门出台全国性的考试法,增设“破坏考试秩序罪”等罪名,加大打击力度。同时,还应加大企业违规成本,严厉处罚个人、中介“出租”证书行为等,铲除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乱象的生存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