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专家:教育改革方案难说满意 改革只是走了半步

时间:2014-10-28     作者:陈霄【转载】   来自:法治周末   阅读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高考改革方案,回应了社会热点关注的问题,特别强调公平,获得了社会舆论的点赞。但在多位专家看来,这个改革方案“只是走了半步”

  

 

  教育改革只是走了半步?

  9月4日,刚刚开学。高考改革方案“适时”公布了。

  改革方案的全称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份千呼万唤的实施意见来得其实不算突然:刚好在一周之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研究者们即预计到,盼了许久的方案总算要出来了。

  “措手不及”,浙江的一位中学教师说。浙江和上海是这次被选中的试点地区,两地将要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今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历经近十年,终于出来了,这是(方案)最大的亮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尽管“改革力度过小”。储参与了方案的制定过程。

  多位受访的专家认为,这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国家在考试招生制度方面最为全面、系统的一次改革。不过,无论是否参与制定过程,研究者们都表示,这个方案难说满意,“改革只是走了半步”,9月9日下午,在一次讨论高考改革的沙龙上,多位专家均作了上述表态。

  与专家们的看法不同,社会舆论对方案却是点赞的居多,一些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许多网友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没赶上好政策。

  “不同利益群体关注的点不同。”3年多来一直参与方案制定过程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总结说。

  十年磨一剑

  不分文理科,语数外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任选三科构成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参考,取消体育、艺术特长加分,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任何一项改革措施放到过去,都是能够引发振奋的,不过这些还不是改革方案的全部内容。

  有些改革直接回应了近年来的社会热点关切问题。

  今年7月,辽宁本溪高考加分造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始于部分考生家长质疑辽宁全省1072名体优生某高中竟然占据87席,后调查证实,本溪高中存在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造假。

  造假手段包括老师向考生家长“兜售”办证,球队替补根本不用上场也能蹭到加分,降低测试标准以使假体优生过关等,引发舆论哗然。

  不久,又曝出河南某中学体优加分人数占全省十分之一,学习尖子不在少数,再次受到质疑。高考加分制度引发社会热议。

  方案对此干脆一刀切,从2015年起,直接取消艺术、体育特长加分,同时大幅度减少和严控高考加分项目。

  此举虽然受到广泛称赞,不过记者注意到,这项不遵循“三年早知道”原则、打算迅速推行的举措遭遇强烈反弹。

  9月5日下午,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菁在官方微博答网民提问,在问题征集时,最为集中的正是来自部分自称孩子已苦练两年多艺体项目的考生家长,质疑政策的不公平性。

  总体方案的这轮改革源于2005年,教育部原部长何东昌致信中央领导,针对教育应试化之弊,呼吁社会关注素质教育,在领导人的批示下,引发了新一轮关于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同时也启动一系列调研,关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后成立的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杨东平成为委员,分在考试招生组,经过一年多的调研,起草了一个改革方案,但因种种原因搁置。

  2013年11月,改革总体方案再次被提交,并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原则通过,随后教育部各司局分项制定细化方案,在此过程中,许多原来总体方案的内容消失了。

  “不仅仅是业界普遍关心的自主招生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内容也都删掉了,不是争议大,也不是技术上存在什么难题,主要还是没下定决心,其间也出现过犹豫和反复。”一位要求不具名的参与方案制定的学者对法治周末记者透露。

  去年年底和今年两会期间,多次传出高考改革方案的内容要点和时间表,社会上对改革内容也有如外语退出统一高考等诸多猜测。教育部则称会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于今年7月出台方案。

  不过这些都没有实现。上述学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方案制定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向外征求意见的计划,因此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