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如何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时间:2014-09-04     【转载】   来自:光明日报   阅读

       长期在农村地区工作和生活的教师对“边远艰苦地区”是什么印象呢?排在前四位的因素分别是缺乏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文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和交通不便,各自的支持度依次为88.5%、87.7%、87.6%和86.7%。对农村的负面印象极其显著地影响了农村教师到艰苦边远农村任教的意愿。进一步分析表明,解释力较强的前三个因素是“水电等基本物资匮乏”“和外界交流困难”和“整体文化程度低”。

       在农村教师中,持负面印象的人数比例最高的是“交通不便”,为64.4%。而城镇教师中,有五个项目超过了这一比例,分别是“交通不便”、“网络等信息通道不通畅”“整体文化程度低”“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地处山区、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持负面判断的教师比例依次为68.4%、65.6%、64.6%、64.5%和64.4%。由此可见,城镇教师对边远艰苦地区的负面感受更加全面,特别是“交通不便”“网络等信息通道不通畅”和“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反映的都是政府应当作为的内容,抓边远艰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与城乡现职教师相比,大学生对农村的印象要好很多,持“很符合”态度的个案百分比最高的两项是“民风淳朴”和“自然环境好”,分别为47.3%和46.8%,都是积极评价。负面评价排在前三位的是“经济不发达”“信息条件差”和“交通不便”,个案百分比分别为40.8%、40.3%和40.1%。“信息条件差”和“交通不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因公共服务设施的缺乏引起的,其背后深层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民风淳朴”“卫生等生活环境差”“生活工作压力小”“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差”对于大学生毕业后是否去农村从教决策有较大的影响。

5.如何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从总体上说,农村教师职业目前还缺少吸引力。吸引优秀人才去农村当老师,至少需要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量(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等)、职业保健力量(编制、医疗保险、周转房等)和社会促动力量。

       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进得来”的激励机制。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并依据农村学校的边远艰苦程度实行阶梯式生活补助政策。调查发现,城乡教师最在意的就是工资水平。日本、尼泊尔的经验也表明,对偏远地区教师增加补贴是激励教师的有效办法。建议对全国农村地区按边远和艰苦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实行阶梯式生活补助政策,即越是在边远艰苦等级高的地区工作的教师,生活补助标准越高。

       创造有利于农村教师“留得住”的机会结构。完善尊重与认可农村教师的制度,建立农村教师子女中考或高考加分机制,给予城乡教师公平的职称评定机会。首先,要完善尊重和认可农村教师的制度。建议国家设立专门针对农村教师的国家奖励计划,每隔两年评选一次,以体现党和国家对农村教师的关心。其次,探索建立农村教师子女中考或高考加分机制。探索建立一种把在农村连续从教年限与子女中考或高考加分联系起来的机制,激发优秀教师长期在农村从教。再次,给予城乡教师公平的职称评定机会。目前在乡村教师队伍中,不仅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城镇教师,而且获得高级职称所用的年限也比城镇教师长。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