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校园舞动起来时间:2014-07-08 有研究者指出,9-11岁的孩子接受舞蹈训练最好,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文化课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孩子们的肢体语言会越来越少,容易养成驼背、缩肩的坏习惯。而9-11岁,正是孩子读小学3-5年级的时间段。 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即使那些选择了在课外学习舞蹈的学生,随着学业的逐渐繁重,很多人也会逐渐放弃学习舞蹈。 笔者认为,中小学课堂需要增加舞蹈课(男生可以选择武术、球类、跆拳道等其他运动课)内容,以改善应试教育带来的孩子学习压力过大、运动过少等现状。 在我国的中小学课程设置中,舞蹈课的缺失不仅是小学生们的缺憾,更造成了国内诸多师范类高校的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不能以舞蹈教师的身份进入中小学课堂,他们进中小学课堂的身份只能是音乐老师,或者进少年宫、群艺馆,或者进其他民办舞蹈学校任教。 2.师范类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有关我国师范类高校舞蹈教育的问题,在2008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笔者本着“了解目前国内师范类高校的建设情况”的目的,在全国范围内的师范类高校做了一次采访,采访内容包括各师范类高校舞蹈专业创建时间、教学规模、取得的成果和发展中的不足等。调查发现,师范类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国内师范类高校舞蹈教育的整体状况令人担忧:虽不及音乐、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的面广、受众多,但在各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艺术团体和群艺馆站、幼儿园,甚至是社区活动中,舞蹈还是占有较大比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98所师范类院校中,69所开展了舞蹈学、舞蹈方向或者是舞蹈编导方向的教育(包括6个211工程院校、2个国家重点、21个省级重点等29所院校)。其中最早的本科教育是福建师大、陕西师大开展的,始于1997年。专科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如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从1976年就开始了。还有29所学校目前只有音乐系的舞蹈形体普修课程,尚未建立舞蹈学科。最早设立硕士点或者培养舞蹈方向硕士的是上海师范大学(1995年),其他9所都是在2003年之后开设的。北师大是目前国内唯一设有舞蹈博士点的师范类高校。 绝大部分学校将舞蹈教育设在音乐学院内,也有少数是单独成院,如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就笔者采集的信息看,全国各地的舞蹈教育状况不太均衡,如四川省舞蹈教育水平整体比较高,不仅体现在该省内的师范类院校较多(有6所),而且每所师范类院校都开设舞蹈专业。师范类院校比较多的还有江西省(也是6所),并全部设有舞蹈专业教育;河南省有6所,都开设了舞蹈专业教育;山东省有4所。 师范类高校舞蹈教育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其一是生源大多是高中生,中专生也占一定比例,因此学生舞蹈基础参差不齐,这点和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育有很大区别。因此,在使用教材和课程设置上,要能符合这些特点,因材施教。师范类本科学生在生源和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自身特点自成一套体系,不能跟高精尖的舞蹈学院追求同样目标。 师范类舞蹈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一部分会到中小学或者中等专业学校担任舞蹈教师,那么他们本身就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包括音乐甚至美术、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符合市场需求。另外,利用音乐学院的优势,加大音乐素养方面的培养力度,给舞蹈专业学生开设声乐、钢琴、乐理、民族音乐欣赏、电脑音乐制作、音乐心理学等课程,给毕业生择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过多的课程、过重的学习负担,会造成舞蹈专业学生业务不专,也造成了院校培养目标不明确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