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蕲春一中田谷华校长访谈录时间:2011-07-06 董:几年时间,我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在校园扩建时,是否也融入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 田:新建校舍、添置设备、美化环境等硬件建设既是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建设学校物质文化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校园扩建过程中,从地理环境、规划布局、建筑风格、设施设备、自然景物、文化景观等各个方面都贯穿着文化建设的理念,力求在物质层面上建构起具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将一景一物都在物质外壳上赋予文化内涵,打上学校精神文化的烙印。如我们所在的这栋科教综合楼气势恢宏,造型富于动感,犹如雄鹰展翅,又如巨人头戴博士帽,寓意为一中学子插上知识的翅膀,翱翔于九天,激励他们励志成才,攀上学业顶峰。 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它具有导向、励志、审美、怡情、增知、矫行等功能。我们力求让校园的墙面说话、标牌宣德、石头寄语、场馆载道、音像怡情、钢雕励志,让学生从中“读”出学校的精神气度,从中产生震撼和激励,耳濡目染,他们的情感会更趋丰富、情操更趋高尚、个性更趋完善、心性和趣味更加高雅。 董:以人为本是我校学校文化的核心,那么,在学校制度文化中是如何体现这一学校文化精髓的? 田:文化是制度之魂,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隐性的、柔性的,制度是显性的、刚性的。为了更好地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我校努力探索“理性+人性”的管理模式,通过提高行政执行力,来将一个个规章制度,转化为师生员工的行为习惯,进而积淀成学校制度文化。让制度既尊重人,又理解人;既约束人,又激励人;既规范人,又发展人。本着以师生发展为本,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为本,以激发师生的潜能为本的原则,我校创新管理机制,彰显人文关怀,形成了“五结合”的管理格局,即依法管理与以德管理相结合,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层级管理与合作管理相结合,宏观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做到用民主代替威压,以实效代替形式。在制度的制订和执行时,既凸现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功能,又饱含关爱、充满人情味,让师生将外在的制度内化为自觉行为,变他律为自律。这样一来,那些硬梆梆的制度就转变为体现教育价值的学校文化。 董: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学校文化可以理解为教师、学生和校长所持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能谈谈我们的学校文化对师生的行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好吗? 田: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现着学校的主流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又主要是通过师生的行为来体现的,所以作为学校文化动态层面的行为文化,体现着学校文化的独特风貌。如果不落实到行为上,再先进的办学理念也只会是华而不实的一句空头口号。因而我们非常注重将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内化为师生自觉行为,让其言行与学校的规范和价值观合拍。也就是说,用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去影响、规范、制约师生的行为。比如,在洁净、幽雅的校园,老师手里的一个烟头、学生用过的一片纸巾都不忍心随手乱扔,这就是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物质环境传递出的隐性规范的制约,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自控意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由此可见,积极向上、富于人文气息的学校文化,或明确约束、或潜移默化,无不在规范着师生的言行,无声地突现出育人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