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期刊动态

专利信息

报刊博览

知识产权

最新征稿

出版资讯

活动预告

详细内容

如何遏制“超级中学”扩张冲动

时间:2014-06-05     【转载】   阅读


   名校盲目扩张不等于优质资源扩大

   行政部门及社会不制造、不炒作、不鼓吹所谓“应试教育”英雄,才是遏制中小学名校规模盲目扩张、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釜底抽薪之举。  

    ■ 谢春风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名校规模膨胀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名校的规模及势力范围正处于快速扩张中。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名校的规模越大,势力范围越广,话语权越强,教育优质资源就增加了,教育质量就提高了,教育公平就实现了。但是,公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社会教育供给之间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对极少数中小学名校尤其是“超级中学”的盲目追捧、价值错位和责任缺失,正是导致上述矛盾不断加剧的重要诱因。

    当前,在推进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时,应该对巨型学校及其与之相关的教育集团组建潮、普通学校兼并热、名校办分校泛滥、“高中城”不断涌现等问题,保持起码理性、必要警惕。

    不可否认,学校规模的适度扩大,会带来投资效率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教育经济价值。但学校规模如果失控,就会走向反面。名校盲目扩张无法有效解决所谓“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却容易诱发教育风险,威胁师生身心安全和长远教育利益:大幅扩张中小学名校规模,会进一步加剧学生升学择校方面的“社会博弈”程度,“巨型学校”运营将面临诸多潜在风险,小的事故就容易诱发巨大教育隐患。巨型学校建设必然诱发名校办学模式和行为的简单化,往往降低教育的整体质量,加剧我国基础教育同质化倾向,造成虚假的教育繁荣。靠规模化、企业化方式办学,违背教育规律,“一家独大”、“强者为王”又将导致教育垄断,形成固化利益集团,恶化教育生态,是对教育公平的违背,并冲撞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底线。

    归根到底,巨型学校的出现与一些地方政府的教育发展价值观片面、管理缺位,曲解“优质教育”内涵,把“优质教育资源”等同于名校资源,将升学率高的学校等同于名校,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寄托在名校规模扩张上等原因有着直接关系。

    当前,要走出巨型学校不断膨胀的误区,必须进行教育价值再造,回归教育改革的理性和伦理正当性。

    首先,需要纠正对所谓“优质教育”的错误认识。一味强化中小学名校影响力及所谓“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意味着政府在为社会提供非优质的甚至劣质的教育资源,这种错误的逻辑必然导致误读。地方政府应致力于公办教育的均衡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使所有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享受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使普通学校师生分享教育成功的荣耀。

共有3页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seo seo